2)第914章 政策落实谁为尊_大明守村人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做成黑面包,可以给穷苦人,又硬又黑又酸。

  “面包是什么?”还有百姓好奇。

  “像馒头似的,馒头是蒸的,面包是烤的,我去找人说说,看时间够用不,给烤一下黑面包,需要先发面。”

  军士没吃过黑面包,只听说有这种,正常的面包吃过,香,放了鸡蛋和奶的面包,又白又软。

  四个亲王不管这样的小事情,他们骑马跟着队伍在水田的旁边转,设备挪过来,准备插秧,百姓就能腾出手来干点别的,插秧机上有工匠负责放稻秧。

  水田里面现在全是水,用麻绳绷了线,按照线来插秧,这样插完的秧整齐,有利于营养吸收和光照。

  “水准仪用不上了,旁边有灌溉渠,看水怎么流就知道田如何开。”

  里长亲眼看到情况,发现不用任何工具来测地形,有水,按照水的流动,还能不明白哪里高、哪里低?

  朱闻天最了解情况,这个地方还有能够变水田的位置,有一段时间,本地有两万多亩种水稻。

  后来一直就卖不上好价,有东北大米比着,百姓就开始种玉米,玉米产量高,顺便养殖牲畜、家禽需要玉米。

  稻草喂牲畜家禽不行,玉米秸秆没问题。

  随着信息交流速度快,有人刻意宣传晋祠大米,晋祠才又开始增加水田面积。

  现在的大明,只要让晋祠大米成为贡品,那价格必然飞涨。

  至于哪样东西是不是贡品,下丘村说是,必然就是,不是也是,不信把大米做个炒饭给你尝尝香不香?

  这里泉水,水稻的品种也是一直筛选出来的,好吃,后来倒处都是污染,泉水也废了,水稻品种追求产量,味道差很多。

  现在都是有机作物,想不有机都不行。

  “还能刨出来这么大的地方?”快到中午的时候,大家骑马把一片范围看完,里长给出个答案,朱棡看着简易的地图询问并回忆方才溜达的位置。

  “可以开垦出来,最多五天。新开垦的地种大豆,把地养上,收完大豆的冬天用大豆豆荚、秸秆发酵混合其他农家肥翻耕一遍。

  要浅翻,开垦的时候深翻,高粱也种上,来不及等成熟便做青贮,青贮随时能转化成肥料。

  青贮本身就是个不完全发酵的用来喂养反刍牲畜的饲料,再发酵一下就可以当肥料了。

  大豆青的拿来煮毛豆也挺香,当下酒菜不错,老少咸宜,殿下认为如何?”

  里长没说立即去操作,问一下人家主人。

  朱棡没有主见,他是求爷爷、告奶奶才让下丘村的精锐队伍跟自己来封地的,自然人家说啥就是啥,不然人家过来作甚?

  “那就照里长说的来,父皇回电报了,说让咱听里长的,反正不管什么……就是不明白的要听,对,意思是。”

  朱棡直接同意,又组织语言来总结父皇的话,一时间组织不好。

  “能理解的要去执行,不能理解的在执行中去理解?”里长想起憨憨的话,顺口说出来。

  憨憨总能说出这样的话,感觉很有意思,同时也非常强势、霸道。

  朱棡眼睛睁大:“对,就是这个意思,咱记住了,以后就……嘿嘿嘿嘿……”

  知府郭景阑等人就在旁边,他们集体瞪大眼睛:“……”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