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九十章 华山崩裂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来覆去说的都是同一件事。

  皇帝又看了一份借华山崩裂而发表意见的奏疏,终于没了继续往下翻的兴头,无奈叹道:“今年才过去一半不到,就发生这么多灾异,终究还是我德行有亏啊。”

  平准监贾诩斟酌着词句说道:“陛下神明德厚,才智不下五帝,亲政以来,关中黎庶安定、盗贼绝迹。方今执事之臣,皆天下之贤士,然未有能燮理阴阳者。恐怕这就是屡出灾异,有损盛德的缘故,愚臣不自度量,窃为陛下议之。”

  皇帝这时将一份奏疏丢在案上,把身子往后一靠,倚在坐榻的靠背上,悠悠说道:“司空识量不凡,才干了得,登朝鼎辅以来,屡有良政。且不说其在豫州任上克己奉公、就说是最近的一次,关中军、民屯的屯户不分,长官为求政绩,互相侵夺。还是靠司空详进方略,才得以厘清,如此能臣,竟也逃不过天咎?”

  平尚书事、侍中荀攸一听就知道这是马日磾等人在借华山崩裂一事弹劾司空黄琬,在经受了一个多月的恶气之后,司徒马日磾终于等到了机会,借由这次灾异给了黄琬一个有力的反击。

  这一次华山崩裂对黄琬带来的压力比马日磾当初经受的还要大,毕竟屋自坏与华山崩不是一个量级的事件,如果说由屋自坏来归咎司徒有失人道,未免有些牵强的话,那么华山崩裂就是实打实的天谴了。

  所谓‘山陵崩阤,川谷不通,五谷不植,草木不茂,则责之司空’。

  黄琬逃得过年初的日食,却逃不过这回的山崩。

  荀攸叹息一声,他没有贾诩那样剑戟森森的城府、也没有皇帝那样的铁石心肠、更没有所谓的妇人之仁。只是听皇帝欲抑先扬的一句话,竟要将黄琬打落尘埃,即便这是为了全力应付河东即将出现的乱局、避免因袁绍对关东士人的浸透而造成作为宰辅的黄琬立场缺失,对皇帝带来不必要的掣肘。

  而且皇帝要在河东与袁绍扳手腕,就不得不依靠关西士人在背后的支持,对此用黄琬的位置来做一个交换也是题中应有之意。

  “如今华山崩裂、扶风雨雹,正是天降警示,而三公未有匡救之策,我寤寐永叹,不得不顺应天意,委屈黄公了。”皇帝拿起笔在诏版上写了几个字,交给荀攸:“去尚书台传诏吧。”

  荀攸忙躬身接过草诏,还未来得及细看,只听皇帝主动说起道:“司空的位置由尚书令士孙瑞接任,至于尚书令……仍由其署理着吧。”

  士孙瑞受拜三公,关西士人必然势力大涨,将再次压倒黄琬以及杨氏等人,黄琬等关东士人苦心孤诣、好不容易才恢复的元气、建立的优势立时瓦解。

  “臣谨诺。”荀攸自然知晓其中的关碍,此时抬头看向皇帝,古井无波的脸上难得露出一丝惊讶,旋即又低下头去,沉声答诺,转身离开。

  “这才是防患于未然。”皇帝只看了荀攸离去的背影一眼,便转而对侍坐一旁的贾诩说道:“哪怕平准监没查出什么来,先让他们栽一个跟头也是好的。”

  皇帝的这个决策实在是出于多重的考虑,如果黄琬有在暗中勾结王允或是袁绍,那么这次让他远离权力中心,既是皇帝为了防止他们帮袁绍在朝廷捣乱,又是将黄琬等人覆灭之前的一个预演;如果黄琬对袁绍、甚至是王允的事毫不知情,那么这次退避恰好能躲过河东战后的清洗余波,起到保护的作用,毕竟黄琬跟皇甫嵩一样是无罪而黜,只是暂时剥夺了权力,还有起复之机。

  无论是立威、还是市恩,皇帝都能因此而让马日磾与黄琬双方畏威怀德,这个手段是荀攸能够理解,也是贾诩乐于接受的。

  贾诩沉默了一下,惭愧的说道:“臣下无能,若是能探听到司空与冀州究竟是否有联系,陛下也不至于如此。”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