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七章 淤塞难免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方官德行太差,或是无能打理民事,也会影响一地的民风。

  皇帝看到这里,眉头轻轻皱了起来。

  羽林郎张绣会错了意,试探性的说道:“要不臣过去把他们赶走?免得污了陛下视听。”

  一旁的太史慈刚收到分发的服饰便赶过来随驾,这是他第一次随皇帝外出,还不知道皇帝的脾性。听到张绣这么说,心里顿时有些不自在,还以为皇帝经常让手下人这么做。这可不是仁君爱民之举,想到这里,太史慈有些犹疑的看向皇帝的背影。

  “他怎么你了?”哪知皇帝勃然作色:“我若连这都看不入眼,那还观什么民情?去把万年令叫来!”

  “唯!”张绣脑门冒出一层冷汗,羞愧的像是被那孩子尿到头上了似得,他忙不迭的应道,拨马便往回走。

  “慢着。”皇帝忽然叫住了张绣,他来时所经行的道路都是宽阔平整,可一旦到了这里,同样是主干道,道路却是残破不堪,马走上去嫌硌脚。皇帝想起自己早就下过诏,要求各地整修道路,此时不由气笑道:“让他走过来!”

  太史慈见状,一颗心这才是真的定下了。

  王斌不解其意,在一旁稍作宽解道:“黎庶未经教化,本就如此。当务之急,还是得让黎庶吃饱饭,再能论及其他。”

  “本就如此,而不是本该如此。”皇帝心里有些不痛快,叹气说道:“‘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百姓生计艰难,民间教化不宣,到底是我等肉食者的错处。”

  他摆了摆手,止住了王斌的话头,手指着荒凉的白渠说道:“我记得光武皇帝下过诏书,要时常定期翻修沟渠,看来地方长官是没放在心上。”

  “白渠、郑国渠都在左冯翊境内,朝廷虽说有修河工的诏令,但何时修、如何修、哪一处先修,还得看各地的详况。左冯翊鲁公刚好随在驻跸,不若诏来一问?”荀攸担心这里面有什么误会,闻声说道。

  “不用了,那些人做没做事,有没有用心做事,这我还是看得清楚的。若真是有心为民,万年令就该先将此地大致清理完善,这样等轮到万年县开始修渠的时候就可以直接开工,能省去许多麻烦。可万年令偏偏无动于衷,百姓也面有饥色,他这个官当得好啊。”皇帝嘴上说的是万年令玩忽职守,其实暗地里是在责备左冯翊鲁旭不会统筹。

  鲁旭是扶风平陵人,家世二千石,传习《鲁诗》,其祖鲁恭官至三公,与马日磾等扶风大家走得很近。当年随朝廷西入长安,官拜太仆,后来王允倒台,其安排在三辅的党羽左冯翊宋翼和右扶风王宏也被牵连入狱。皇帝当时手上没有合适的亲信去接替,又有李傕大敌当前,出于笼络、团结士人的需要;以及作为对马日磾支持罢黜王允的交换和敢于背锅的酬劳,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