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百四十九章 此言可味_三国之献帝崛起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其律,其罪还要再加。”即便面对的是位高权重的尚书,杨沛仍毫不示弱的与之对视。

  “好、好。”郭溥气得连笑两声,回过头对一旁老神在在的法衍半是埋怨半是嘲讽的说道“老夫倒不知廷尉府出了个强项……不知法公的意思,也是与这位杨君是一样的么?”

  “杨孔渠在河东任决曹掾时,便不畏强豪,后来奉诏惩处范先余党,连陛下也称其‘秉公执法’。”法衍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只是委婉的表明了自己的态度。

  直到这时郭溥方才明白,这两人一唱一和的是在逼他就范,若是自己一味的回避下去,就很容易被外人视为偏袒。他想起因病不能视事的司徒马日磾,不免有些担忧,话语间也缓和了几分,先对案件避而不谈,与对方拉一拉交情“说起来,杨君与老夫皆是冯翊乡人。”

  杨沛最不喜欢官场上的这些拿腔作势,他生硬的说道“承蒙挂念,在下正是左冯翊万年县人。”说完,他不待对方继续开口,接着从袖中掏出一张折好的白纸,往下说道“骆伯彦等人,廷尉府已拟定罪状、惩处在此,还请尚书批阅。”

  郭溥脸色森冷,一时没有去接,饶是平日里再如何中立、守成,一旦遇见利益攸关的事后就会失去公允。这次虽说朝廷只抓了京兆的豪商,但左冯翊、右扶风的豪强无不战栗。为了保证自己不会同样深受严惩,就只能不让朝廷开这个先例,这些日子劝皇帝宽赦冤狱的舆论甚嚣尘上,其背后未尝没有这些人的鼓动。

  作为冯翊甲族,郭溥的家人也有不少牵涉其中,原来是仗着司徒马日磾的势以及每遇旱灾都会行此一事的惯性,没把这个后果放在心里。如今皇帝是个眼里容不得沙子的,郭溥也着实失了往日为官的准绳,就在他想着要不要动用权力将其搁置下来、等向马日磾问计之后再做打算时,法衍干咳了两声,悠悠开口了“我等来时,陛下于承明殿会见诸公、有过这么一番话,不知郭公可有耳闻?”

  郭溥凝着两道白眉,向某一处拱手说道“不知圣训?”

  法衍一手撑着席榻,变坐为跪,然后慢慢屈起右腿,站了起来,很是艰难的样子。杨沛见状,立即越过桌案扶他,法衍许是坐久了,两腿有些麻木。他在杨沛的扶持下原地站了会,伸手拿过杨沛手中的文书,倾下身来,将其放在郭溥身前的桌案上,再顺势往前一推“‘求雨得雨,旱岂无因’?这是陛下的原话,依我所见,凡事皆有其因。上天之谴,不可不察,若非狱有冤屈,则必然是狱有大贼了。”

  “求雨得雨,旱岂无因?”郭溥小声复述道,不由得出神。

  这时法衍与杨沛二人皆已走到建礼门外,途中,杨沛仍有不解道“圣意已定,郭尚书若仍不听受,自有陛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