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6章 摩洛哥危机(六)_未曾设想的道路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辞,“先生,我只是大白天在莫斯科走走。你认为的危险在哪里呢。莫斯科还不是个战区吧?”

  系主任最后也没做解释。不久后,两男两女被带到办公室,系主任表示,如果不是林凤是系里品学兼优的毕业生,他也不会这么放心的借人给陈韶。

  陈韶表示了感谢,“我一定会记得您的相助。如果有机会报答您,请务必不要有顾及。”

  带着四位有些局促的大学生出来,陈韶先问了一个问题,“你们懂汉语么?”

  “是的。”,“我懂。”,“如果说的慢一点,能交流。”大学生们纷纷回答。

  陈韶并不在乎大学生们对自己的评价,光是能说汉语这件事本身,足以证明俄国对大周的研究很下力气。

  在大周,外语教育也展开了。进境就很难描述。即便是最需要懂得外语的军校,外语水平也就那样了。

  “你们自己认为每天获得多少向导费比较合适?”陈韶继续问。

  大学生们或者低头,或者对视。看得出并不没想到陈韶主动问这个问题。陈韶观察着大学生们的反应,心中也有些感触。在选择了军人这条道路后,陈韶对钱也没什么期待。

  直到这次朝鲜救灾,陈韶算是明白了钱的重要性。或者说,给与部下们报酬的必要性。

  只要报酬合理,加上合理的行动安排。便是朝鲜救灾那么大的军事行动也能完成。

  更不用说大周圣上同样深谙此道。之后发给的津贴与奖金数量足够,让参与救灾的官兵们生出一种自豪的感觉。

  虽然不知道俄国是什么情况,陈韶觉得正常的城市大学生们的反应会差不多。

  见大学生们迟疑着,陈韶笑道:“要么就秉持女士优先的原则,由女生先说?”

  一位男生赶紧开口,“一天5个卢布。”

  另一位男生露出讶异的神色,倒是女生们并没有特别惊讶,只是看着那位男生。

  旁边的林凤也不禁露出讶异的神色,看来这价钱不算低。

  陈韶转向其他俄国大学生,“你们有不同意见么?有就赶紧说。如果不说,我就按照这个数字给了。”

  大学生们好像被陈韶这态度给弄得不知所措,等陈韶再次追问的时候,才小心的表示‘可以接受’。

  陈韶掏出钱包,抽出一叠不同面值卢布递给林凤,“你给他们每人先发两天的报酬。今天不用他们做向导,明天会和他们联系。”

  大学生们先离开了,林凤把剩下的钱还给陈韶,“少将,这个钱不少。”

  “一天5块钱。还行。”陈韶答道。虽然不是有人故意为之,但是大周的一元和俄国的一卢布差不多是等价的。大周大学毕业的技术人员,每个月收入普遍超过200块。在陈韶看来,一天5卢布是真不多。

  说完这些,陈韶突然想起件事,把钱放回钱包后,又拿了大周的钱,给了林凤与警卫员一人50块,“这些天得辛苦你们了,这是我个人给两位的津贴。你们回去可别对团里说。”

  间两人迟疑片刻后收下了钱。陈韶也感觉安心不少。干的不是危险的工作,也没有做什么出格的事情。这两位安心了,陈韶也能安心。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