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25 劳动战线_重生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曼图洛夫在厂长、厂党委书记和个人秘书的陪伴下,走出了斯大林汽车厂大门。

  他脸上始终挂着一副神秘的笑容,他时而热情,时而冷淡,时而随和,时而严肃,根本没人能揣摩到他的心思,没人知道这个苏联高官的真正想法。

  表面上,他对斯大林汽车厂的工作感到相当满意,也公开表扬了汽车厂上下员工的工作,也对汽车厂第三期扩建工程的进度表示满意。

  随行的《真理报》的记者将曼图洛夫的说话完完整整地记了下来,当中的精华内容会在第二天的报纸上刊登出来,让全国人民都知道汽车厂上下员工的“优异表现”,甚至也有可能把他们塑造为“劳动英雄”。

  然而,这些“劳动英雄”们的待遇并没有人们想象中好,大部分人依然没有分配到体面的住房,微薄的工资并不能为他们换取到充足的物资,家里连一件簇新的衣服也没有,平常的伙食是面包、土豆、菜汤,有时会分到一些罐头食品。

  在战争的年代,能过上这样的生活其实已经不错了,他们三餐温饱,住所安定,衣物充足。没人会因为自己住得不好而抱怨政府,没人会因为自己吃得不好而抱怨厂方,他们只会抱怨德国人入侵他们的国土,抱怨偷懒的同事没尽心对国家做出应有的贡献。

  这样的想法,是苏联工人的主流意识,是让人们专心生产,贡献国家的动力。身处后方的工人们,和身处前线的士兵们一样,都是在为国家战斗——红军战士的战场叫“战争前线”,劳工的战场叫“劳动阵线”,两个阵线的战况都不容失利,一方失守,另一方也会沦陷!

  “这位同志,请问你找谁?”康斯坦丁看到一个身穿西装的男人正以飞快的速度,朝着自己领导的方向走来,他看上去既像是一位专家,也像是一位官员。

  “他找我。”一句简短的话语从曼图洛夫嘴里说了出来,这句话虽然简短,但不失领导人应有的霸气。

  汽车厂厂长利哈乔夫看着身穿西装的“不速之客”,用中性的语气问道:“请问这位同志是?”

  “瓦迪克·尼古拉耶维奇·申尼科夫,一名出色的建筑工程师,参与苏维埃宫的建设工作,是年轻人的榜样。”曼图洛夫语出惊人,居然当着几个官员的面前,对一个工程师作出如此高的评价!

  听到瓦迪克的名字后,康斯坦丁才知道这个年轻的西装男人就是刚才在苏维埃宫工地陪自己领导一起视察的人,看来他的表现并不一般啊。

  慢着!这个有份建造苏维埃宫的工程师究竟要干什么?他怎么会离开苏维埃宫的工地,来到斯大林汽车厂?他究竟是怎样掌握领导行踪的?

  “瓦迪克,我们走吧。”曼图洛夫走出了几步,然后转过头,对自己的助手(秘书)说:“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