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43章 检校卫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检校卫大致应在怎样的规模?”

  杨铭没有给他答案,而是道:“大家议一议。”

  杜如晦道:“这一点要因地制宜,我认为一县不应超过五人,而且要暗示他们可以适当招募人手,这些人手咱们总管府不会认,他们闹出篓子咱们也能撇干净。”

  “妙哉!”裴熙载赞叹道:“如此说来,检校卫不过是临时的?”

  杨铭点头:“当然是临时的,难不成本王养一帮地痞一辈子?”

  “如此甚好,”元文都道:“如果一县的检校卫也就几人的话,饷银可以适当提高一点,殿下觉得应为多少合适?”

  杨铭不愿意自己拿主意,他的位置,是决策拍板:

  “你们看呢?”

  杜如晦道:“这些人很多都依托于地方世家,平日也都被世家欺负惯了,归入检校卫,便隶属于总管府,有了倚仗,一旦跟世家翻脸,必是又狠又绝,所以我认为,饷钱要多,多到让他们以为,可以脱离世家控制。”

  “那该是多少?”裴熙载好奇道。

  杜如晦道:“每人每月三贯,隔月发放。”

  确实不少了,三贯,那就是三千钱了,而荆州共有一百二十二个县,确实是一笔极大的开支。

  这些开支如果没有新的收入来源,总管府顶不了多久。

  所以元文都才会惊讶道:“钱从何来?突然增加这么大一项开支,账上无法负担。”

  只有十六岁的杜如晦从容笑道:

  “他们当然不能白吃饭,是要做事的,我们可以给他们定下任务,每月需清查问题田亩多少,一年总额又是多少,这样一来,会有大量田亩归公,而这些田亩我们只能授田给刚刚成丁的丁男,获取新增赋税,以此来补上总管府的亏空。”

  授田给当年的丁男,那么当年就可以获得赋税,如果均摊至已有授田的百姓,则没有新增,因为他们是以人头缴纳赋税,不是以田亩数量。

  这一招确实绝妙,但也存在两个弊端,

  其一,新增赋税必然是纳入国库,杨铭私挪进总管府,不妥当,不过这一点,可以通过更改授田时间来规避,今年授田,我明年才给备案,那么今年的新增赋税便入不了账。

  其二,一旦给检校卫这帮地痞下达任务,对方必然不择手段,很可能出现大量的冤假错案,这方面就要裴熙载想办法了。

  于是杨铭将目光投向掌管法曹的裴熙载,说道:

  “今后所有检校卫上报的案子,皆需谨慎审理,务必不能出错,这帮人是会胡来的,伱要好好把关。”

  “下臣绝不敢出错,务必谨慎审理每一桩案子,”裴熙载点头道。

  管司法,是要杀人的,杀人就会得罪人,裴熙载心里很清楚,自己责任重大,风险也巨大。

  “殿下真神人也,”杜如晦忍不住赞叹道:“此法的弊端就在于此,地痞之流,不通法制,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