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203章 一出好戏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203章一出好戏

  杨铭不在的这几天,朝堂只议论一件事,怎么处置杨谅。

  因为事关宗室,所以曾经的隋初四贵之一,宗室精神领袖的安德王杨雄,也回来了。

  杨雄今年六十五岁,赋闲在家足足十二年。

  因为开皇初年,杨坚过于依赖杨雄,导致杨雄权柄过重,遭到杨坚猜忌,才一步步削权,最后给封了个三公之一的司空,让他赋闲在家。

  杨广当然也清楚,不能给杨雄过高的权柄,所以今后准许他参加朝会,但没有任何实职。

  亲爹在场,杨恭仁一下子就硬气了,不会像以前那样,被杨素苏威等人压得抬不起头来。

  杨雄的辈分极高,与高颎苏威同辈,比杨素高了一辈,因是司空,所以站在皇帝杨广右手方向第一排,与杨素并列。

  杨素是靠近大殿中央的首位,杨雄是里面的侧位。

  三公也是有排名的,太尉第一,司徒第二,司空第三。

  杨素是司徒,所以居首位,站在他俩后面的,才是那些各部尚书。

  杨广左手方向,太子杨昭独一档,居首位,高颎因为是三师之一的太傅,所以排在后面。

  如果杨铭在的话,会与高颎并列,而且是他居首,高颎居侧,在高颎身后的,是十一寺的主官。

  从前杨坚上朝,参与朝会的官员不多,基本也就十几二十个。

  但是杨广继位之后,各部尚书侍郎,十一寺主官佐官,都需要在场,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比较特别的,如贺若弼,宇文述、郭衍等军府大佬。

  剩下各衙门官员,都需在衙署听宣,只要这边叫到你名字,你就得麻溜过去,听候问询。

  朝会人数增多,也彰显着杨广对政务的重视程度。

  至于杨谅该怎么处置,官员这边几乎是一边倒的认为,应该处死。

  宗室那边,杨雄的态度则是比较模糊,毕竟第一天回朝,就跟这么多人对着干,不合适。

  再者,皇帝的态度是最重要的,杨雄一时间也拿捏不准杨广的意思,因此不敢随意表态。

  御史台那边最狠,御史中丞陈宪,直接在大殿上磕的满脑门子都是血,恳求杨广立即处死杨谅。

  还说什么陛下虽体恤兄弟之情,然反王谅却行骨肉相残之事,先皇驾崩不久,便举反旗,危及江山社稷,此为大不孝,奏请处死杨谅,并将杨谅所有的家眷,一并流放岭南。

  陈宪这个人,当年按照赵义臣的吩咐,以杨茵绛为由头,挑拨杨昭和杨铭的关系,事后,他又投靠了杨昭,反水举报了赵义臣。

  反正杨昭挺喜欢这个人的,所以一直用到现在。

  这个人出来冒头,大家心智肚明,背后必是太子杨昭授意。

  杨广当然也知道,但是他也没有表态,只是一个劲的叹息。

  五天朝会,连杨谅怎么处置,都没有议论出一个结果。

  第六天,杨铭返朝了。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