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67章 咱们是祖宗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巨的工程,总不能说停就停,今年停了,明年就得重新再来,国家难以承受,眼下看来,还是得催一催鱼俱罗,让他们早日决战。”

  “催,我是不会催的,鱼俱罗领兵在外,形势如何,他比我们清楚,强行催战,恐适得其反,”杨铭道:“他怎么打,就让他怎么打,朝廷这边不要约束。”

  韦津叹息一声,无话可说了。

  突厥王城,大利城。

  杨广在这里也呆了三个月了,他本来早就想回去了,可惜涿郡那边来报,运河工程已经受到叛军影响,工期延缓,他现在过去,也不能坐船从运河南下。

  这可不行,他已经把牛逼吹出去了,必须坐船回去,否则面子上挂不住。

  于是他借口游猎草原,最近一直带着启民在额根河畔打猎。

  有了上次的经验,杨广已经跟门下省打了招呼,所有的奏疏,都留着等他阅览,不准当面奏报。

  这天傍晚,等到启民离开之后,杨广召集一干心腹近臣入帐,开始处理公务。

  营帐中间有五团篝火,上面烤着牛、羊,肉香弥漫。

  奏疏堆了三尺高,有好几摞,杨广倒也耐心,一封封的仔细阅览着,其他众臣把酒言欢。

  一般人看到那些奏疏,脸色早就变了,但杨广始终是面无表情,使得一直在偷偷注意他神色的官员们,根本猜不透奏疏内容是好是坏。

  高应年这股叛贼,宇文述他们都知道了,但不是从皇帝这里知道的,而是族内人写信通报的,皇帝嘴上压根提都没提。

  人家不提,他们也不敢提。

  半晌后,杨广终于看完,伸了下懒腰,微笑看向众人,道:

  “来,朕与众卿饮一杯。”

  大臣们赶紧起身举杯:“陛下请。”

  接下来,杨广带头开始聊天,聊的也都是关于突厥的一类事情。

  过了一阵后,杨广才道:“朕欲巡赵、魏之地,诸卿以为如何?”

  他不想再赖在这里了,他已经吃不惯突厥的食物,而且杨广这个人真的是有多动症,闲不住的。

  赵、魏之地是哪,那不就是山西河北吗?

  裴矩第一时间猜到皇帝的心思,点头赞成道:“九州四海皆为陛下所属,天子巡狩,是为安民之举,臣以为宜早不宜迟。”

  皇帝这里,坐拥五十万精锐大军,如果南下,河北山西的民乱,瞬间便可迎刃而解。

  此其一,裴矩认为,皇帝的另外一层意思,还是想拖着时间,等到运河完工,从涿郡沿河南下。

  杨广微笑点头:“世矩最是知朕,你是不是还没有见过荥阳王?”

  荥阳王杨瑾,那是裴矩的亲外孙,杨瑾出生的时候,裴矩已经去了张掖。

  裴矩顿时装出一副黯然神情:“臣西出已有二年余,未有机会与荥阳王相见。”

  他离开京师两年多,但杨瑾今年三岁,为什么,因为生下来就算一岁。

  杨广笑道:“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