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73章 伴君如伴虎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句丽,应该就要提上日程了。

  杨铭这一次必须硬顶,去打乱老爹的节奏,最少都得拖三五年,而且将来就算对高句丽用兵,也不能从河北征调了。

  你不能让你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去扛钢管,也不能让一个年轻人七十二小时加班,会死人的。

  至于高句丽,是不得不打,历史上杨广三征高句丽,也不都是为了面子,是因为这个地方很重要。

  中原王朝自古以来,都不允许北方的少数民族政权坐大,因为他们一旦坐大,就会打中原的主意,一直都是如此,从未改变。

  如今启民在大隋的扶持下,已经于北方坐大,那么东北方向,就不能再出现一个势力庞大的政权。

  高句丽的问题比较复杂。

  北魏时期,高句丽趁着中原内乱,进一步坐大,

  连年征战之下,北面的靺鞨(黑龙江吉林东部,东至日本海,包括海参威)、室韦(黑龙江吉林西部,内蒙古东部),都成为了高句丽的附庸国。

  西边的契丹,奚,也开始给高句丽上贡,这样一来,高句丽腾出功夫,不断的对南边的新罗、百济(棒子)用兵,意图统一朝鲜半岛。

  也就是在这个关键时期,北周顺利统一北方,然后杨坚篡周,原本臣服于高句丽的契丹、奚、室韦等部,开始派出使臣,交好大隋,高句丽的形势瞬间窘迫。

  不得已之下,当时的高句丽王高阳成也派出使者交好大隋,接受杨坚的册封,被封为平原王大将军,辽东郡公,而他背地里,又派出使臣交好南陈,又被陈朝封为平原王宁东将军。

  直到大隋顺利灭陈,统一天下,高阳成吓坏了,赶忙迁都长安城(平壤)。

  是的,高句丽的首都也叫长安城。

  大隋的崛起,直接影响到了高句丽的战略方针,当时的东北亚一带,因为历史传承原因,只有高句丽是正儿八经封建王朝,政治文化经济制度,农耕冶炼技术,与中原无异,只是稍显落后。

  而且地理条件,对大隋不利,先有辽西走廊,可以威胁河北,还可从渤海登胶东半岛,直接威胁山东。

  如果大隋和突厥翻脸,高句丽必然犯境,届时便是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

  而中原抵御塞外,构筑有长城这条完整防线,但是对高句丽,没有,最扛打的只有临渝关,而且也扛不了多久。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就是为什么,历史上杨坚、杨广、李世民,李治先后对高句丽用兵。

  甚至李世民还说过一句:今天下大定,唯辽东未宾,朕故自取之,不遗后世忧也。

  可见这个地方,不能不打。

  裴淑英在晋阳等了七天之后,皇帝杨广终于来了。

  他一到晋阳,就觉得晋阳宫太小,想要重建,幸好众臣纷纷反对,杨广迫于当下实在没钱,暂时作罢。

  晋阳宫,原为东魏所建,开皇九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