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31章 不拘小节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守位置的,叫卢璋,看姓也知道是谁家的,主动抹账的好处,仍在延续着。

  酒过三巡之后,开始谈正事。

  杨铭首先看向杨恭仁:“巴蜀的事情,今后就托付给恭仁了,能做主的事情,你都做主,做不了主的,你再告诉我,我给你做主。”

  他是在暗示杨恭仁,巴蜀不是你说了算,是我说了算。

  杨恭仁干了这么多年吏部尚书,他能听不懂这话什么意思?闻言笑道:

  “太子放心,巴蜀一应事务,臣必当时时请示殿下,以策万全。”

  杨铭点头道:“当年蜀王杨秀留下来的总管府,如今仍是空置,行台省便将此处做为官署,稍微收拾一下就可以,没必要再建官署。”

  “这是自然,”杨恭仁点了点头。

  杨铭环顾众人一圈,笑道:“诸位即将远赴巴蜀,担任新职,对巴蜀将来之事,心中可有计算?”

  这时候,裴熙载开口道:“臣以为,巴蜀情形复杂,行台省是否可以考虑,招募一些当地世家子弟,帮助处理事务?”

  “熙载之言,很有必要,”杨铭认同道。

  实际上,这是他俩私下约好的,纯属搁这唱双簧呢,像杨恭仁和王士隆,已经看出来了,但也有人看不出来。

  杨铭继续道:

  “西南的病根,归根结底在于世家于暗中对抗朝廷,不缴赋税,隐瞒户籍,虚报田亩之数,又与当地官员勾结,上下齐手,盘剥民脂民膏,私吞国帑国财,诸位此番远赴,务要以此为重心,官员该抓的抓,世家该杀的杀,不要留情。”

  殿内几人点头应声,却也是各怀心思。

  巴蜀那地方,上到太守,下至县令佐官,都是朝廷任命的,这些官员以出身关中居多,其它地方也有,就是没有巴蜀本地人。

  如果将来查到一些官员头上,到底抓不抓呢?抓可是要得罪人的。

  所以大家的目光都看向了裴熙载和史怀义,因为他们一个是行台刑部尚书,一个是兵部尚书,一个管判,一个管抓。

  大隋的兵部,是管军队后勤的,军权几乎没有,都掌握在十六卫大将军手里,但是行台省兵部尚书,可是实实在在的掌管军权。

  所以杨铭才会让史怀义去,因为这是纯纯的自己人。

  裴熙载道:“巴蜀官场需要整顿,这是毋庸置疑的,小病小治,大病大治,总之要让他们知道,朝廷整顿巴蜀的决心。”

  杨恭仁却提出来不同意见:“巴蜀之弊,旷日持久,朝廷向来都是宽松对待,有些官员被腐蚀,也是迫于无奈,有时候也不能一篙子打倒一船人,有些人,虽有小过,但也是可以再给机会的嘛。”

  他这话是在暗示杨铭,三十六个郡,三十六个太守,那都是有背景的,真要查,他们都有问题,但不能都查,拎出几个来意思意思,给其它人敲个警钟就可以了,真要大张旗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