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92章 水车轴承_家父隋炀帝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但是县衙在大兴城里面。

  杨铭在太府寺几名官员的陪同下,专门去那边瞧了瞧。

  工艺嘛,大概还是那四个步骤:原料分离、打浆、捞纸、烘干。

  而且长安的造纸场还是用的水车,这里有潏(yu)河,渭水的一级支流,不缺水。

  但是水车古代有个毛病,因为是木轴承,所以建不了多大,而且非常容易磨损,三天两头就得换轴承,所以纸张的出货量不大。

  造纸的主要材料,是破旧的麻布,而不是麻类植物的原材料,所以也叫麻纸,像王羲之的传世之作,就是这类纸做成的。

  首先原材料就贵了,麻布,是衣食住行的衣,其本身就是与粮食货币直接挂钩,是硬通货,老百姓可以没有纸,但不能没有衣。

  所以即使是破损的麻布,也是价格不菲的。

  原材料贵,工艺落后,加上出货量低,导致纸张的价格非常之昂贵,麻纸的质量也分好坏,主要分粗细厚薄,有上等白麻纸,中等黄麻纸和下等粗麻纸。

  现今价格分别是三百钱一张,一百钱一张,五十钱一张,而且一张纸并不大,隋纸其实并没有大小标准,看你用途如何,经、史、子、集四大类书的纸张标准都不一样,在京师售卖最多的规格,是长四尺,宽两尺,也就是1.4米x0.7米。

  最便宜的粗麻纸,老百姓是用得到的,这也是家庭中的一项大开支,什么时候用呢?祭祖丧事用来制作纸钱和祭品。

  这也就是为什么,经常有老百姓去捡别人的纸钱,保存起来,等到自己家用的时候再拿出来。

  祭品中的整张纸,代表衣服,等于是给过世的亲友烧件衣服穿,因为纸本来就是衣服做的,纸钱就不需要烧了。

  杨铭在造纸场呆了三天,大致了解其工艺之后,便返回了宫里。

  他要改进造纸术,只有纸张产量大了,价格才会降低,当平民也能用得起的时候,文字的传播就会成为顺理成章的事情。

  原材料的问题,是最好解决的,除了麻布之外,楮皮、桑皮、藤皮、瑞香皮、木芙蓉皮、竹子等其实都可以用得到。

  因为大隋本来就有这类纸,只不过直接取材于植被本身,所以纸浆研磨的过程太过漫长,无法成为主流纸,那么改善研磨过程,就可以了。

  那就是改造水车呗,而水车的问题主要在轴承,眼下已经有了精炼钢,造出耐磨损的轴承,其实不难了。

  两个圈中间套八颗珠子,这就是轴承了,主要问题还是在打磨上面。

  轴承打磨的不够光滑,也是不好用的,但想要打磨成后世那样的光滑,完全是不可能的。

  所以只能用土办法,将轴承放进细砂当中,人工用手打磨,虽然非常耗费时间,但轴承的用量毕竟不大,所以这点时间值得消耗。

  东宫,杨铭将大致的轴承制作方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