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五十九章 银币(求订阅求月票)_重铸刚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在场所有人都是一愣,尤其是朱由检,在他看来使用银币明显是对朝廷有好处的。以后各方面税赋的征收也方便的多,现在最通金融财政的专家竟然反对?这是为何?

  “郭爱卿,你说说为何我大明不能使用这银币?”

  郭允厚心中在想,皇帝虽说很有能力,应该是为明君,可惜还是太年轻,罢了罢了,我还是老实说了吧,我也不怕得罪人。

  “皇上臣认为有数件原因。

  其一,我大明现在通用的银锭是五十两一枚,太仓银则是由地方熔铸后直接送往京城,每年四百万两,此乃定数。而在这个过程中地方铸造是存在一定的损耗,这就是“火耗”,现在“火耗”已经成为各地官员的一项重要收入。

  若是要铸造银币,那就必须像铸造铜钱那样在中央铸造,不可让地方插手,收回铸币权,空难重重,又没有了火耗,此举恐怕会引起大乱啊!

  其二,依臣来看,这种银币大约是一两,这样的分量太大了,我大明百姓一家的年收入也不过二十余两白银,他们日常生活根本用不了这么大的银币。经常存在的其实是各种碎银子,况且白银和铜钱的兑换比例一直在变动。用起来就会很麻烦。

  而对于大宗贸易,这些银币很容易被一些贪婪之人给刮掉一圈,这样币值就下降了,很难让商人们信服。

  这种情况就连不值钱的铜钱都有人这样做,他们甚至重新融化添加其他的金属重新铸造。或许是因为铜钱利润低,这样干的人不多,影响不算太大,若是换成白银,那简直难以想象。

  这样造出不能用的银币有什么用?再加上银子太软,要铸造这样的银币必须要加入其他的金属,这样朝廷恐怕还会因此而获利,那么就很难保证没有私人铸造。

  其三,我大明缺银子啊,没有足够的银子,这件事情根本就做不成,尤其是朝廷缺银子,如果真的要铸造,恐怕也铸造不了多少。

  我中华历朝历代都有铸造金币银币的先例,但他们大多数都是作为赏赐之用,并不能直接作为货币!

  臣请皇上三思啊!”

  听完这话的朱由检有些沉默,这三个问题都不是小问题,并不是那么容易解决的,甚至是相当的麻烦。

  “汤若望,欧洲那边有这种情况吗?”。

  “皇上,这种情况也是存在的,就像郭大人所说有人在银币上刮一层银子也是常有,臣就见过有的商贩都是带着秤,以便随时称量银币的重量。”

  朱由检点点头,皱眉沉思,他还一直疑惑,按理说这些银币明朝中后期就开始大量传入中国,以及明朝中期以后大量的白银流入国家,此后应该就不缺银子了啊,怎么会一直到清末,大清才开始铸造银元。

  朝廷的掌权者很蠢吗?必然不是,现在看来应该就是郭允厚说的这些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