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64章舞女虞谧_汉末之天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武帝对文人也并不远远的抛弃。

  到了汉明帝和汉章帝时期,在文章写作方面可算得是东汉叠璧双耀的时代,他们都崇尚经学,明帝在大学里学习了礼仪,章帝在白虎观里讲论经书。

  班固帽侧插上笔杆,撰写出汉代的国史;东平宪王刘苍发挥专长,写下了许多美好的礼文;沛献王刘辅振扬笔杆,写出了阐述“五经”的《沛王通论》。

  皇帝立下准则,藩王做出规范,像光辉般互相辉映。自和帝、安帝以下,到顺帝、桓帝为止,在文坛上便有班固、傅毅、崔骃、崔瑗、崔寔、王延寿、马融、张衡和蔡邕,众多的大学者时时产生,并不缺乏,对他们的文章作品的选录,我们暂且不谈。

  然而自从光武帝中兴之后,历代众多的文人在文章写作上渐渐改变了从前的道路,在文采和内容的结合中,酌量采用经典中的辞藻,这大概是因为几代以来都聚集学者儒生讲经,所以便逐渐受了儒家风气影响的缘故。

  下传到了刘宏,当时的风尚爱好是写作辞赋,他也亲自写作了《皇羲篇》五十章,开放鸿都门来接待写作辞赋的文人。

  刘宏先后还做出《追德赋》、《招商歌》、《令仪讼》等辞赋。其才气还是有的。

  “舞势随风散复收,歌声似磬韵还幽;千里赴节填词处,娇眼如波入鬓流。”刘凡想了一下,望着下方最中间的红裙少女,随口吟道。

  这十个女子中,唯独此女对刘凡印象最深,最主要的是她的歌声清脆空灵,使刘凡心中平静。

  这名少女听到刘凡吟出这首诗后,小心翼翼抬头,望了刘凡一眼。

  见刘凡正在看自己,她连忙低下头。

  女子的舞姿随风散开又收起婀娜身影翩翩起舞,歌声如乐器一样铿锵有力既富有韵律又十分悠扬。她翩翩起舞以目传情,发鬓之间的那对娇眼,如水波一样清澈让人神魂颠倒。

  这首诗,仿佛刚才那首舞曲重演。令那持横笛的红衣女子舞姿更为凸现。

  “善,大善,此诗比诗经更有韵味,皇弟的诗,堪称一奇特,用不了多久,就可引文学风流。”刘宏抚掌大赞。

  “皇兄过奖了。”刘凡谦逊的说道。

  “持横笛的那女子,你上前来。”这是,刘宏对下方那少女声道。

  那红裙少女莲步轻移,畏畏葸葸的走上云台。

  “汝叫何名?”刘宏问道。

  “民女虞谧。”虞谧抬头,盈盈一拜。

  虞谧看起来不到二八年华,却长得亭亭玉立,肤白如雪。她在后宫三千佳丽面前不算最出众的。但刘凡却感觉她非六宫粉黛可比,其眉宇间的书卷气息,更显冰清玉洁。

  “此朕皇弟也,今将你赏赐于他,你可愿意?”刘宏从刘凡诗中读懂些许含义。

  虞谧长的太稚嫩了,又不是那种沉鱼落雁的容貌,所以刘宏很大度的将其赏赐给刘凡。

  “陛下不可,此乃日南太守虞歆之女,虞氏乃会稽郡望。”张让脸色一变,上前制止道。

  日南郡属于交州,属于大汉疆域最南边的三郡之一。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