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纯粹的跟风_我在1980有片原始森林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王明远的提议,显然是让两人找到了门道。

  借用秧田养鱼,这是在很早以前就有的操作。

  在秧苗插入田中转绿后,就是放养鱼苗的时候。

  通常,一亩田能放养一百斤左右的鱼苗。

  放养的鲫鱼、鲤鱼、江鳅等,以水田中的水草、浮萍、虫子等东西为食物,能减少水草争夺水稻营养,产生的粪便,还能作为水稻的养分。

  尤其是在稻花开的时候,鱼儿以落入水田的稻花为食,是生长最为迅猛的时候,因为食用稻花的缘故,自带一股子稻花清香,少了河塘鱼类的腥味,而且鲜嫩无比。

  当然了,原本所说的稻花鱼,一般指的是禾花鱼,发源于桂林全州,曾一度是皇室贡品。

  不过,现在的稻花鱼,主要就是鲫鱼、鲤鱼、江鳅之类,算不上真正的稻花鱼。

  市面上甚至很多根本就是水塘养殖鱼假冒的。

  王明远之所以这样做,只是为了让水田能多一份产出,也为了到收获季节,自己也能吃上点好鱼肉。

  不同后世,此时的水田中,可没什么肥料农药,所用的不过是些腐殖质,正是可以二者兼备的时候。

  找到了销路,马鸿飞狂喜不已,当即拉着社长和王明远,一起去公社,将事情给办了,保证在三天后将鱼苗送到。

  这一下子,又花了王明远不少钱。

  跟两人告别后,王明远又去供销社,买了不少苞谷酒,这才驱车返回张家坳,途径陈家沟生产队的时候,他特意去了队上一趟,找到陈尤东,将事情说了一遍。

  万斤鱼苗,单凭张家坳那几十亩水田,显然是无法承载的,他在做这件事情的时候,就已经考虑到了陈家沟生产队。

  陈尤东不是一直在寻赚钱的头路吗,正好让他们跟着做。

  听了王明远的说法,陈尤东大喜过望,当即将事情答应下来。

  一部分由他们养着,到时候王明远负责回收。

  事情有王明远保证,对陈尤东来说,就是稳赚不赔的天大好事。

  当然了,水田的管理自然也得跟着换了模式,最起码水位的保证,就必须有专人负责。

  另外,王明远还去队上找了几个木匠师傅,让他们做一批课桌和一块黑板。

  在弄清楚王明远准备在张家坳办学的时候,陈尤东当即表示,这些东西由生产队提供,只希望队上的孩子也能跟着去读书,并且愿意按照公社小学一样,出学费。

  「顺带的事儿,对孩子们来说,也是好事,但是对于很多家人来说,却是不小的负担。」王明远点头答应下来:「还有,跑上十里地读书,怕孩子们受不了。」

  张家坳和陈家沟的距离,还是远了一些。

  「你若是真有这种想法,大可在队上直接开办一个小学,老师的事情,我可以帮忙找。」

  王明远干脆好人做到底:「选个地方,起上几间教室,至于老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