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百七十四章 多鱼叫我吃屎我也去吃_1983小海岛,从养殖大户开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根据担担岛的民俗,不管是‘头家’,还是‘副头家’一辈子就只能轮一次,且还是必须留在本村的。

  像陈冬青这种读书出去的,是没有资格当选头家的,必须要有在本村做事的人材行。

  对担担岛的大部分人来说,头家这东西,可比什么“一生只买一颗”的钻石厉害多了。

  村民一旦有机会当上头家的话,大家都会尽心尽责的,有些人甚至砸锅卖铁都要把头家给做好,把这一届所有活动给做漂亮了。

  而掷了三次阴杯的陈扁,现在别提有多郁闷了,估计这年都没法好好过了。

  按理来说,他这辈子已经没机会当头家了,除非他们村的人,愿意把当头家的机会让给他。

  这让李多鱼想起前世的一些事情,网上还真挺多人不懂他们这里为啥这么看重这些“封建迷信”,觉得他们很愚昧,什么都想问神明。

  可这东西并不是没有原因的,首先跟他们的地缘位置有关,他们省算是沿海生存环境最恶劣的地方之一。

  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地理环境,注定没法种出太多的粮食来。

  再加上,每年多少都会刮台风,夸张时,一年出现好几个,能不能吃上饭,全是老天爷赏不赏脸。

  当年的迁海令,又饿死了好多人,常年还有倭寇和海匪骚扰,可以这样说,他们的祖辈一直生活在水深火热中。

  但也不能都说不好,也正是这个恶劣的地理环境,让他们省成了自古以来的兵家不争之地。

  每次兵荒马乱时,都会有很多外地人逃到这边来,而他们带来的不单只有人口,还是各地的信仰。

  从某种意义上来讲,他们省反而比较完善保留了一些古代的民俗文化。

  当然这些,并不足以让本地人对“神明”崇拜,根本原因,还是活得太苦了。

  像他们沿海出海打鱼的,经常早上出门还好好的,第二天可能连尸体都找不到。

  还有那些下南洋赚钱的,有可能一整船人全都消失了。

  可为了生存,他们也是没有办法,唯有将精神寄托于神明,才不至于被现实折磨到崩溃。

  对沿海渔民来说,妈祖不单单只是神明那么简单,而是他们为了能够更好更加坚强生活下去的一种信仰和精神寄托。

  除了妈祖外,还有非常多类似的“神明”,山里经常被毒蛇咬的,就会信奉“侍者公”。

  怕孩子夭折,难养的,就会去祈求邻水陈靖姑

  很多地方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可他们这里不一样,穷山恶水出的是“爱拼才会赢”。

  16世纪那会,担担岛隔壁一位叫陈振龙的商人,涉险从吕宋那里将番薯引进到了国内,解决了不少温饱问题。

  无数下南洋的祖辈,在祖国危难之际,纷纷回国捐款、开办学堂。

  封建迷信真谈不上,外面人看他们好像很迂腐,很迷信,会花很多钱在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