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四章 山崩(改)_大元权臣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就在河间城那边欢庆喜悦的时候,远在四百多里以外的大元帝国首都——大都城,却一点点喜庆的感觉都没樱肃杀之气甚至比要屠城之前的河间王府更有甚而无不及。

  大都是大元帝国的首都,也就是后世北京的前身。蒙古语称为dayidu,突厥语称为“汗八里”(Khanbaliq),意为“大汗之居处”。

  它是元世祖忽必烈当年让刘秉忠督造修建,耗时长达二十九年之久。是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大,占地最广,也是集下财富于一地的最大都城。

  大都城分三部分,最外成叫做外城,外城中间靠城南一些的地方是皇城的范围。和明清时候的北京城不一样,皇城并不是在大都城最中心的里面,而是靠南边。

  皇城的南门灵星门距离大都城外城的南门丽正门也就七百多米,这里有一条“千步廊”。

  千步廊是大都城外城的正南门——丽正门(现在北京市的前门),通到皇城正门——灵星门之间的一条又宽又长的甬道。

  灵星门的两侧是一圈矮墙,周长大约有十七到十八里。遍漆朱红,故民间又称皇城城垣为“红门阑马墙”,正式名称叫做萧墙。对,就是“祸起萧墙”的那个萧墙。

  门内有一条河,河上建白石桥三座,名叫周桥,都雕琢着龙凤祥云。桥下有四条白石龙,有的跃然水面做飞跃状,有的盘窝水中只露出头部,惟妙惟肖,甚为壮观。

  皇城东面,即今北京东城区东四大街附近,有帝王祭祀祖先的场所大庙;

  皇城西面,即今北京西城区西四大街附近,有帝王祭祀土地和五谷之神的场所社稷坛;

  皇城北面;即今北京西城区什刹海北岸,有钟楼(中心阁)和鼓楼(齐正楼),是全城报时中心,也是城内最大的商业市场和贸易中心。一直到700多年之后的21世纪,这里依旧是北京比较繁华热闹的地方。

  以钟楼为中心,在东西南北四面建大城,其中东、西、南三面大城,每面皆设三座城门,唯北面设二门,共十一座城门。相对的城门之前,有宽广平直的通衢大道,可通马车,城内街巷分四种:大街、街、大巷、胡同。“大街二十四步阔,街十二步阔,三百六十四大巷,二千九胡同”。纵横相间的大街,将全城分为50个坊,每坊各有名称,是居民的居住单位。

  元大都皇城有四至

  东城墙在今北京东城区南北河沿大街(又称东安门南、北大街)西侧之南北一线;

  西城墙在今北京西城区西皇城根大街之南北一线;

  南城墙在今北京故宫东、西华门大街稍南之东西一线;

  北城墙在今北京地安门南之东西一线。

  实际周长大约是18.7公里。

  皇城内以太液池及琼华岛(今中南海和北海)为中心,沿太液池两岸建三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