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91章 原来如此_苏丹的新月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下降使官僚、禁卫军、市民不满,政变叛乱频发。

  平原人口下降、山区人口上升对帝国尤其是个坏消息,因为帝国的主要山区农牧人群——巴尔干的瓦拉几亚人和阿尔巴尼亚人、小亚细亚的突厥蛮和库尔德人、黎凡特的马龙派基督徒和德鲁兹派、北非阿特拉斯山里的柏柏尔部落…——基本上都是妥妥的反贼。

  这些人和奥斯曼帝国讲客气的话,那估计得真主现身。

  其中最危险的是小亚细亚的突厥蛮,考虑到他们的反叛习性、以及他们与帝国的死对头——波斯的萨法维王朝及其什叶派异端红头部落之间千丝万缕的关联。

  16世纪末开始,小亚细亚的杰拉里叛乱无疑也和突厥蛮的活动有关,这一持续近百年的战乱导致小亚细亚土地荒废、十室九空,连奇里乞亚、门德列斯河谷这样的农业腹地都沦为了突厥蛮的冬季草场。

  和山区反贼同样闹心的,还有随着平原农业衰退而扩张的平原游牧民——即阿拉伯沙漠的贝督因人,这也是赛大帝接下来的重点打击对象,毕竟赛大帝可是两圣城的保护者

  虽然整个新月沃地(叙利亚+伊拉克)地区自从蒙古入侵乃至更早以前就陷入了农业衰退-游牧活动加剧-生态环境恶化-农业继续衰退的恶性循环。

  同时十五、十六世纪帝国与萨法维波斯的拉锯使得伊拉克几乎被破坏殆尽。

  但这一过程在17-18世纪的帝国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特别是17世纪后期部落牧民从阿拉伯半岛腹地北上进入叙利亚后,各个贝督因部落与奥斯曼帝国政府之间脆弱的平衡被打破,游牧民们年年冲到大马士革和阿勒颇城墙下打草谷。

  因为政府无法保证乡村和道路的安全,平原农民们纷纷抛弃自己的农田,逃进相对安全的阿拉维山脉和黎巴嫩山脉里面。

  到了19世纪,整个叙利亚和伊拉克的平原除去几个大城市外,几乎完全化为了无人耕种的荒原,令前来发掘古代两河文明的欧洲学者们瞠目结舌。

  相反,平原周边交通不便的山区里倒是一片欣欣向荣、男耕女织的景象,而山里的地头蛇们——比如德鲁兹教这类——很快也成了让奥斯曼帝国政府头疼不已的土皇帝。

  当然,并非所有的奥斯曼省份都同样受到了波及,因为广袤的帝国也有受地中海气候影响较小的地区——比如有尼罗河水稳定灌溉的埃及、以及大陆气候的巴尔干北部地区/黑海北岸。

  这两个地区也因而变成了奥斯曼的粮仓,其人口在帝国总人口中的比重也不断提升——这也是赛大帝忧心的原因,东正教徒太多可不是一件好事。

  顺带一提,埃及人口下跌最严重时期是马穆鲁克王朝,由于黑死病与红海毛衣的转移,而奥斯曼帝国在征服埃及后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