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 151 章 没用的话,要少说_大明,我给老朱当喷子的那些年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本地人,多多少少和苏家有点关系。

  而他们知县大人,确实也不敢得罪他家岳父大人。

  有些事,他家岳父大人出面,就是比知县管用。

  但是呢,这些都是人情世故,不能说明什么的。

  “嗯,咱知道。”对于这事,老朱倒是没有丝毫怀疑:“你和詹徽都兼着吏部,这事你们和礼部一起商量着办吧。”

  礼部管考试,吏部管任职,他们确实需要合作。

  “是。”

  韩宜可、詹徽、顾晨这三位都察院三剑客齐齐起身答应。

  不是老朱重用都察院,实在是……

  嗯,六部重臣都被郭桓带走,这不是没人了么?

  “茹尚书。”这事说完了,老朱就开始继续说下件事:“洪武十四年,我大明朝有多少人?”

  茹太素这次记得教训,倒是也不再花里胡哨地啰嗦了。

  “启禀陛下,根据洪武十四年黄册人口来看。”

  “我朝共有一千零六十五万户,人口是五千九百八十七万人。”

  作为老员工,他知道皇帝想问什么,便即刻答道。

  “而洪武十四年到洪武十七年,这三年之间,全国报上的黄口数量,总共是有三十四万黄口。”

  黄口本意是雏鸟的嘴,也是指刚出生的婴儿。

  大明朝对于贫困家庭和多胞胎,生娃也是有奖励和抚恤的。

  比如,洪武七年,应天上元县民史广妻李氏一产三男,赐钱六千,并赐乳母替养之。

  洪武二十六年,河南卫军王狗儿妻周氏生下三男,赐钞十锭,米五石,从此多胞胎成为定例。

  没有多胞胎的,贫困者,则可以去当地官府、养济院等福利机构领取米粮,度过难关。

  所以对给新生儿上户一事,老百姓都表现得很积极。

  新生儿多的县,也算是知县考绩,所以地方官也会督促。

  “太少了。”老朱叹道,他抬头看向一旁的儿子道:“前些日子,太子寻咱,为百姓求恩典。”

  “要咱滋生人丁,永不加赋,看来还是有必要啊。”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