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4 求学之光(大儒的建议/出外求学的契机)_丹鹰[父子][虐身]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一卷卷写着精致小篆的竹简,心下不禁感慨,这份锐意进取之心着实异于常人。

  不知不觉间,两人所谈越发无拘无束,上涉天文下及地理,海内四方谈古说今。方州赞韩非之睿思也惜他才华,韩非尊方州之言教也叹他博闻。这天相谈尽兴,韩非邀方州,既有经略之才,何不入仕为政。

  “教之道贵在言传身教,以教养人,育之数代,方能形成根基。”

  “国之政重在桑土绸缪,举国一致,孤掌难鸣,此中关窍盘根错节,杂也。”

  “方某留意七国事,旨在为当今学子析之利弊,明辨古今,并无意涉政。”

  方州一如之前,几番言语就笑而避过。

  换做从前,韩非多半也不会再坚持,但今日讲学,方州谈及了商君和吴子强国之道,并不似从前夫子那般一概斥为背德寡义,韩非便有些想寻根问底之心。

  他沉思片刻,恭敬说道:“司教育人孜孜不倦,若能学以致用岂非更务实?司教今日谈及吴子,昔年他也曾拜在曾子西门下,虽后来弃儒从兵,但在魏地又师从大儒子夏求学。可见学问亦非不能变通。”

  方州听了只微笑:“商君、吴子以变法强国,立信明理,当为国之基石。但方某赞其法却不赞其人,自不会从其事。”

  “在讲堂上,方某希望听学者不要抱残守缺,方能求真务实……”他看向韩非:“但与公子私谈,方某正有一问:商君车裂于秦,吴子暴亡楚地,公子以为何故?”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以往两人私下交谈,多是韩非发问,方州回答,今日方州主动一问,韩非面上立时多了几分正色,他思量一番才作答。

  “凡事不过利害二字。变法起于利也亡于利,上下之利若有相异,法利于国则可能有损于旧臣。”韩非边说边斟酌措辞。

  “但说到底,晚生认为根结还在君王。商君和吴子以新法治世,不循古礼,多引旧臣怨憎,故此他们皆受制于君王,若君王有变,失去王权支撑,终不免身败。”

  方州边听边抚须颔首。韩非所答并未局限于寡恩薄义的视界,而是直指利害核心,这番说辞他不意外,还颇为欣赏。

  “公子既知受制于王权,也该知商君吴子之法推崇集权,岂非他们一心维护的王权最终也一手断送他们?”方州又问。

  “商君死而秦继其法,盛于六国;吴子亡而楚废其法,逊于南地。可见法之本义强国兴邦,是王之利器,但缺相辅相成的权术谋势作为支撑。”韩非答得条理分明。

  “成也王权败也王权。法执行于王权,却不应受制于王权。”少年人做出结论,一双桃花眼泛出明亮通透的光采。

  方州仍是笑,迎上韩非的目光说:“公子以后人之视纵览全局,深有见解,但商君吴子百年前身在局中,却难看清。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