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六十三章 这篇文章_大国风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包括打响名头把中文发到《柳叶刀》上的《螺杆菌初探》在内,到这会儿半年的时间也只发表了三篇论文,只是这三篇无一例外的都是发在《柳叶刀》上面,质量方面就不说了,随便拉出一篇都足够让普通医生吃一辈子的。

  只是所有了解郑建国研究的人,都明白他这是在吃老本的行为,自打来到美利坚后他是再没进入过消化科的实验室,而这也是他在齐省医学院捐建实验室的主要原因,你们不让我进去我就自己建一个,直到凑上了选修的基础物理实验课。

  曾经,郑建国是想过什么时间把石墨烯这个核弹级别的发现放出来,这是他早在国内还没把螺杆菌找出来时就想到的晋身捷径,只是在上了医学院后好似能够心想事成般一路走到了这个时候。

  又考虑到最近来找他的记者们越来越倾向于白银危机和黄金上涨以及卡米尔小丝与游戏方面,郑建国也就知道不能再等下去了,于是在考虑了一个月后将石墨烯发现扔出,算是彻底把自己放在了FBI的放大镜下。

  是的,郑建国认为将石墨烯放出,那么传说中的FBI就会以最快的速度找上门来,甚至会对他的这个研究从头到尾的查个底儿掉,所以在从选修课到揭露石墨烯存在的所有环节中,只有选修基础物理课和指出石墨烯是在胶带上两个关键点属于他主动的结果,其他包括试验材料的石墨都是西莉亚选出,其配合的程度甚至一度让他以为这姐姐是不是也和自己一样,属于重生者?

  直到研究结束,布莱迪粘了石墨粉的胶带扔进垃圾桶里,郑建国也没有去当即揭破这灯下黑的重磅谜底,直到又回去后等了个多月时间,确定自己“发现过程”从头到尾不会出什么大问题,也就决定踏出这一步。

  原本历史中,石墨烯的研究是基于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及常温条件下的分数量子霍尔效应来做为切入点,却不知霍尔效应虽然诞生于一百年前的1879年被霍尔发现,可直到1980年也就是明年才会由德国人冯·克利青发现整数量子霍尔效应,并在五年后的1985年获得诺贝尔奖。

  而分数量子霍尔效应则由华裔物理学家崔琦和史特莫于1982年发现,并在次年由劳夫林提出新的理论进行补充,最终形成分数量子霍尔效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量子霍尔效应,并在1998年因此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再加上后面撕胶带出现的石墨烯充分验证了前两者的理论研究获得的诺贝尔奖,总共三块诺贝尔奖项才算是打开了凝聚态物理学崭新的大门。

  基于此,由于郑建国的主观上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懵懂操作,便导致了后面出现连串令人瞠目结舌的结果,当然这会儿按照托马斯教授修改过论文的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