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696章当头棒喝_刑宋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放心了。哀家心意已决,会很快安排好,然后到终南山修道去。”

  宋英宗好不容易把满心欢喜强压了下来,一脸担忧的样子,看着有些滑稽。说道:“母后,既然您执意要去终南山。儿臣也不好阻止,毕竟这是母亲多年夙愿。但是请多宽限些日子,儿臣在终南山给母后修一座道观,并派人做好警戒防守,免得宵小来干扰母后的修行。”

  曹太后却一摆手,说道:“不用了,哀家是去修行去的。深山修行本来就是逍遥自在的事,你非要修一座宫殿,找一大堆人围着,哀家还修什么行呢?不如待到皇宫里头岂不是更方便。”

  韩琦忙说道:“对呀,要不还是在皇宫或者京城哪个地方找块安全地修个禅院,皇后娘娘可以静心修行。”

  曹太后皱了皱眉,声音带着不悦,说道:“你们是真糊涂还是装糊涂?——知道什么是修行吗?”

  欧阳修和韩琦都是鸿学大儒,如果要以此为题,绝对潇潇洒洒写个上万字都没问题。可是眼见曹太后这话,显然不是想寻求答案,而是想告诉他们答案,便一起摇头,一脸小学生渴求知识的样子望着曹太后。

  曹太后转身望向卓然,说道:“卓大人刚才吟诵了他师父逍遥子的一首诗,哀家觉得完全可以形象地描绘出什么叫修行。哀家念给你们听,是一首小诗。”

  “一间茅屋在深山,白云半间僧半间,白云有时行雨去,回时却羡老僧闲。”

  欧阳修和韩琦都是博学鸿儒,对参禅悟道也颇有心得,加之正好是有了类似心境的年龄,所以一听这首小诗,顿时都呆了。

  半晌,欧阳修才赞叹道:“这首禅诗虽然浅显,反映出来的意境却十分深邃,这正是参禅修道最至高的境界。也只有逍遥子那样的高人才能写得出这样的诗。卓大人将这首诗献给皇太后,坚定了皇太后一心向禅修道的决心,卓大人功德无量啊。”

  韩琦也说道:“正是,佛家有云:当头棒喝。这顿悟也是需要有缘之人开导的,卓大人便是这当头棒喝之人。——当然这个比喻不恰当,请太后见谅。”

  曹太后微笑道:“没有不恰当,说得很好。哀家也正是这样感觉的。这之前哀家一直犹犹豫豫,下不了决心。是听了卓大人这首小诗,又阐述了四十岁五十岁的人如何不惑,如何才能知天命,真的感觉犹如当头棒喝般豁然开朗。所以卓达人可谓是哀家入道的领路人呢。”

  说到这,曹太后意味深长地瞧着卓然,缓缓说道:“不知卓大人是否愿意随同哀家到终南山潜心修行呢?哀家觉得若能跟你师父逍遥子身边,听他传道修行是最好不过的。可惜他老人家云游天下,难觅踪迹,有他的高徒也是不错的。你先前所说的那番话和这首诗就已经证明,你已经深得其道。还望不吝赐教。——放心,哀家不会让你一辈子陪着老太婆在终南山虚度光阴的。咱们以半年为限,你就陪哀家在终南山住半年,然后回来当你的官。”

  回头过来转头望向宋英宗,说道:“官家觉得这样如何?”

  宋英宗满心欢喜,赔笑说道:“母后的安排儿臣自然没有意见,就不知道卓大人意下如何?卓大人若能陪母后前去,回来之后朕一定提拔重用,让他在一个能发挥作用的最好岗位去。就算他不愿意去终南山,朕也是要提拔他的。”

  喜欢刑宋请大家收藏:刑宋我爱更新速度最快。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