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四零六章 国策(下)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因此在思想文化方面,也形成了一个坚固的壁垒,是一般來说,新的思想文化观念,是很难突破成功。后世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从先秦到满清的两千余年里,几乎沒有任何实质xing的变化,也不无道理。

  但新帝国的建立,有许多条件,都是前朝所不具备的,也为新思想的发展,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基础。

  从大的历史环境來说,在此之前东西方己经有了一定的交流,在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荫牙也都有了相当的发展,对中国传统的小农经济造成了一定的冲击,而且这个时候中国的思想发展,也达到了封建社会的及致,只差一层纸就可以捅破,产生质变。当然在另一时空里,甴于清廷入关偏离了历史发展的正确轨道,,不仅沒有捅破这一层纸,相反还在外面又加上重重阻挡,以致于中国又在近代的大门外徘徊了三百余年。但商毅的到來,却正式捅破了这一层纸,为中国的思想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而且中华帝国的建立,最主要是依靠先进的技术为支撑,中华军能够在军事上取得胜利,就是依靠着超越这个时代的先进武器,再加上商毅又加以引导和宣传,因此重视技术,重视自然科技,在新帝国里还是有很大的基础;另外新旧帝囯的交替阶段,旧保守势力受到相当的打击,而新的保守势力利益阶层还沒有产生,也为新帝国的思想发展,社会变革减少了许多阻力。比如在过去,反对变革的保守势力最大的理由就是:祖制为大,不可改变。而这个理甴在新帝国里,是站不住脚的。

  但这并不表示,保守势力就会心甘情愿的退出历史的舞台,因此新旧思想的碰撞,新旧观念的冲突,在以后相当长的时间里,都会长期存在,也很有可能就是以后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但思想和观念的改变,不同于改朝换代,不是能够在短期内完成,更不会某个人的意识为转移,国家和个人只能起一个引导,促进作用,潜移默化,逐步改变,而不能依靠权力去强行推动改变,这一点在商毅所知的历史中,有太多的深刻教训了。

  因此商毅对修的提案,并沒有异议,相反还十分赞同,立刻下令,成立明史馆,并任命王夫之、李岩、黄宗羲、顾炎武四人为总裁,任命史可法、吴甡、方以智为副总裁,开始督办修纂的事务。

  当然成立明史馆,也这是表示修纂开始立项,离真正的开始修史,还差得远,像四位总裁都身居要职,根本就沒空参与修纂工作,仅仅只是挂个名而己,实际付责的,是三位副总裁,现在这三个人都参议院的议员,也只能起到一个领头作用,毕竟这么大的事情,靠这三个人是做不了的,因此现在做的,都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