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四九章 新政(三)_龙啸大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当然也有人对这种记名投票决策制度并不陌生,比如王夫之就从[杭州时报]上看到过介绍过欧州的古罗马共和国制度,和现在欧州一些国家,如英国的议会制度。基本都是釆用的投票决策制度。王夫之是一个有头脑的人,这是一种他在中国历史上从未见到过的政治制度,因此也十分感兴趣。

  其实在明末的时代,许多有识之志都在反思中国的封建专制,并且对封建专制提出了一些批判,比起以前来说,有明显的进步,但由于中国的政治制度,一直以来都是朝着中央集权和君主集权发展,基本没有其他的政治制度出现,因此在建立新制度方面,始终无法得到突破。包括三大宗师在內,只能寄希望于皇帝能够从谏、纳谏,说白了就希望皇帝能够良心发现,主动把权力分出来。

  而在清廷入关之后,对内加强了思想控制,使整个学术界形成万马齐暗的情况,对外又实行完全的闭关锁国政策,基本彻底断决了和欧州的交流,也无从借鉴他国的经验,结果思想不仅没有进一步向前发展,相反还出现严重的倒退。一直到欧州列强用枪炮打开中国。

  不过在这个时候,在商毅有意引导下,在[杭州时报]上的介绍欧州历史和诸国的专栏里,着重介绍了古罗马的共和国制度,和这个时代以英国为代表的欧州议会制度,希望能够给中国的思想家们一个借鉴,能够有所突破。

  虽然介绍这些国家政治制度的时间并不长,在中国还没有引起较大的反响,但确实有不少人都看过了,也引起了一些人的思考,王夫之就是其中之一。不过这毕竟是一种全新的政治制度,甚致可以说,是和中国传统的政治制度相违的,而且手头的资料也有限,因此现在王夫之等人也不敢妄下决论,这种制度究竟是好是坏,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而商毅现在尽管没有完全引用这些政治制度,但至少引用了一部份,先不说投票决策的方法是否就一定优越,但至少可以解决中国历代朝廷都会遇到的,议论难决的问题,因为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谁也说不服谁,甚致还会说跑了题,有时一个议题会在朝廷里争论好几天。当年辽国曾讥笑宋朝,就有“大军己到城下,朝廷议论尚未决”之说。

  商毅集团内部暂时还没有出现这些问题,但随着地域扩大,需要决策的事情增多,迟早也会遇到,但使用投票决策的方法就简单,大家投票,多数通过,少数否决,谁也没话说了,也沒有那么多扯皮弄筋的事。至少从理论上来说是这样。

  因此王夫之也对投票决策制度充满了好奇,希望能够看一看,这项制度在实际的应用中,效果到底会怎么样?如果真得效果不错,那么是否也该引用其他的制度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