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007 随机应变_官路无疆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乎又遇到了一些阻力,对吧?”

  “正是如此。”

  “指点迷津谈不上,但解决办法肯定有,我想一个最好的办法就是靠记者随机应变能力,这一点对你们的要求较高。我看了前面的很多报道,很多的媒体没有采访到真正的黑包工头,也就是说,是一些什么样的人在组织黑工,他们为什么要组织。这个过程当中,你们应该联系到相关当事人,最好做一个黑包工头的对话,让他讲清如何对待工人,以及背后的黑幕。而且我也可以提供一点线索,据我的调查了解,这些包工头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因为当地砖窑的操作模式就是老板出资、出钱建一个砖厂,只负责销售,但不负责生产,生产完全承包给包工头的。后来的调查情况来看,包括虐民工、童工,主要就是包工头的行为。所以包工头应该是你们新闻调查里获取信息的一个人群。”

  “这些人怎么能见着?”

  “这不是我们调查组能协调的,我说了靠你们自己的随机应变能力。有的包工头逮住了,可有的包工头不见了,他们是跑了,还是仍然在工作着?这些需要大家去………”

  其实,曾家辉知道有些包工头应该是躲起来了。事发当时躲起来,包括很多受害的人。其实现在解救出来的人,应当不是受害人全部,很多人被转移了。有的包工头恐怕猜想可能与过去一样,一阵风之后,再卷土重来。他所谈的阻力,除了见不到想见的人之外,还有一些什么阻力。因为对于新闻记者来讲,其实在当地砖老板的身份并不高,很多都是当地村民。所以,外界采访当地人这一块,实际上没有多少突破,因为大家都是邻里。这件事情公布以后,砖厂全部停产了,工人也都不见了,还原现场也是比较难的。来自官方的帮助也不是很多。所以,一线记者感觉一开始有些茫然。还有就是这件事情,虽然最受关注的是石城县,但是这个事情在整个三江省都存在的,并不是一个地方存在,所以面非常大,采访起来比较困难,很多时候用在路上的时间比采访的时间还要多,见不到人只是后话。

  记者们也认同他的观点,“我们进村,一看就是外地人,基本上见不到当地人。和当地人搭讪,他们有的因为语言不通,有的根本不搭理。”

  曾家辉调侃他们,道:“防火、防盗、防记者嘛!”

  记者也笑了,“这要看什么人,并不是全部的。有一些人比较善良,还是愿意说一点,但是他们知之甚少,的确不知道黑砖窑,如果知道的话,可能黑砖窑就不可能存在这么久。”

  曾家辉认真谈了一些思考性的问题:看待三江黑砖窑事件,还有一个问题就是它的背后,为什么这个现象在当地这么普遍?它是三江的一个个案,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