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63章 入住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车轮。

  短短一截去车站的路程,已经将渔民们吓得不轻:川流的人潮,各种轰鸣的钢铁机械,怪异的建筑,还有大声吼叫着的铁牛.习惯了缓慢,安静节奏的中古时代移民,顿时被吓傻了。

  见过太多这种情况的马明主任很有经验,他和手下连哄带推,不停将蹲在地上的人架起来,被剃成光头的于承德一行人最终还是畏畏缩缩地坐上了轰轰做响的公交车。

  慢慢吞吞,走走停停往东跑了半个多小时后,4路公交车终于停在了终点站:丁9区。赤崁的小区都是按照天干+数字来命名的。丁9区是目前最靠东面的一个新建小区,归马明所在的街道办管辖。

  如果用后世的标准来衡量的话,这趟公交车的用户体验肯定是坑爹级的。

  首先,木车轮是没有减震器的和橡胶层的。其次,除了装点门面的赤崁大道和码头区用了水泥硬化路面以外,偏远小区的道路现在都还是石子路,所以公交车是非常颠簸的——尽管这已经是17世纪最平整,承载力最强的道路了。

  所以当新人们下车踩在结实的砂石路面上时,大伙脚都是软的,有人头晕,有几个还干呕起来。

  晕车这种现象在这里实在是太普遍了。大部分移民的前半生都是靠着一双赤脚在走路的,他们连马车和轿子都没坐过,更不用说速度更快的煤气板车了。

  突然间增强的位移速度,颠簸,启停,使得这些泥腿子的内耳前庭器发出的平衡信号迅速放大,从没有接受过如此强烈信号的中枢神经开始反应,于是可怜鬼们就开始眩晕和干呕了——多亏他们还没吃饭,否则路上就吐了。

  这种现象在后世改开后同样大规模出现过一阵:被禁锢在土地上的农民开始全国流动,人民接触车辆的机会一夜间大增,于是晕车晕船症也就随之爆发了一波。

  丁9区里面的建筑物暂时还不多,只有稀稀拉拉的二三十间住宅小屋。由于是最新扩建出来的小区,所以除了公厕和水房这些必备建筑外,商店和澡堂这些暂时还没有配备,道路也还是夯土路,石子都没来得及铺。

  然而于承德这些人是从渔村出来的。渔村有什么?杂草丛生的小径,低矮的窝棚和草屋,遍地垃圾和亘古不变的鱼腥.所以他们对刷着漂亮桐油的木屋,干净整洁,横平竖直的小区是没有抵抗力的。

  笑呵呵从屁股口袋掏出一串钥匙的马主任很快打开了几间散发着天然桐油味道的木屋。

  现如今的木屋已经发展到第三代了。全部由标准件构成的小屋吸取了之前版本的经验,无论是在结构强度还是舒适性上,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事实上除了没有水泥地下室和泳池之外,穿越国的小屋单从质量上来讲,是要超过后世的美帝木屋的——至少这里的基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