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7章 龙岩战记(十九)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个被盗匪杀死的侄儿,当年其实是因为分赃不均,和自家人火并而死的.我说得可对?”

  当留守的丁立秋在清理县城的魑魅魍魉时,卫远已经带着红枪营主力在50里外的山林里吃早饭了。

  “红枪营”这个词,其实是来到龙岩以后临时起得名。这支部队是帝国陆军一团一营一连。

  算上那些炮台守军,满打满算还不到后世一个团编制的正规帝国陆军,一连就是最重要的机动部队了。

  套用后世的描述:这是一支历史悠久的部队,诞生于建国初期,与帝国同岁。

  这是一支战功卓著的功勋连队,历经台南治安战、灭郑战争、台北殖民战等一系列战争,是帝国对外扩张的爪牙。

  这是一支军事过硬的尖刀连队。所有士兵都经过了一年以上的艰苦训练,并且参加了多场实战。队伍里先后涌现出一大批素质过硬,政治合格的尖子士兵——这些人现在已经陆续被提拔为军官,成为了新部队的种子和骨干。

  我们毫不怀疑,这支英雄的部队将来会成为将军摇篮。

  卫远是昨夜12点整带着部队出发的。由于是长途奔袭,所以士兵们都带着单兵行李和干粮。

  作为战术核心的部队,装备自然都是最好的。

  全棉机制的全绿色“丛林款”军服,版型和后世的迷彩服差不多,就是颜色磕碜了点.没办法,别看后世连民工都穿迷彩,但那也是用电脑编程的数码迷彩,外带化纤混纺的面料,根本不是17世纪的某山寨势力能生产出来的。

  士兵们携带的干粮,是从大员运来的压缩饼干。这种用油纸包裹的,混合了牛肉,糖,油,果仁的高热量压缩饼干,里面掺杂了珍贵的亚硝酸钠,是只有战时才能动用的特殊补给品。

  至于武器就不用说了,二八大盖+炸药包,这对组合大概能用到世界末日。

  在手电筒,荧光背心,红外夜视仪,以及附近的特战队员指引下,穿着牛皮靴,训练有素的士兵们,沉默而又快速地行走在官道上,仿佛故事中的阴兵纸马一般。

  看过清末老照片的人都知道,古代所谓的“官道”,在出城以后,其实就是一条低于路面的烂泥沟。

  这种烂泥沟两旁全是凌乱的,被压出来的车辙印。像京津这样的主干道,路面的宽度也只能允许两辆马车交错而行。

  所以说,皇帝出行,黄土垫道也不光是为了装逼:要经过两旁那些深深的车辙印,一个不小心木轮就会错位或者陷下去,不提前用土垫一垫的话,万一把老大甩出去吃土岂不糟糕?

  17世纪的龙岩官道,就没有那么多讲究了:县城外的路面连车辙印都很少,到处是狭窄的,高低起伏,破破烂烂的土路:这里是山区,流行驮马和驴,马车很少。

  即便这样,比起那些林间小路来,官道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