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422章 校场(一)_旅明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数最多的,是天津三卫的军户子弟,其中以贫困军户子弟为多。他们的目地很简单:就是冲着告示上的高额工资去的。

  再者是一些结伴而行的商队护卫。

  这些人的背后都是各大商行。这一次曹总兵召人,大商人们自然是要捧场的,所以纷纷把手下的护卫派了出来。

  最后那些零散的,就多是城市无业人员了。这些人来源复杂,既有混混游手之辈,也有漕丁挑夫,甚至还有做那无本买卖的江洋大盗这是冲着功名和洗白去的一类人。

  梅家九哥儿本是军户出身,又常年在运河一线厮混,所以他在以上三类人中都吃得开。这一路行来,不时就能遇到和三人组打招呼行礼的。

  梅抚西端坐在马上,不停和各路豪侠拱手行礼,间或还笑骂几句,端地是潇洒自如,少侠风貌。

  就这样一路行来,三人组到了老校场门前。

  军营门前自然是有卫兵的。看到那些提着上了刺刀的步枪,身形矮壮的绿袄兵,这些来投军的汉子倒也没人敢惹事。

  渡过最初对怪异服装和短发的不适应后,现在但凡是天津的正常人,都能看出来这是一支强军。那种常年经过严格训练的军队作风是装不出来的,所以今天来的武人们,哪怕是平日里桀骜不驯的,在这伙大约是曹总兵家丁的强军面前,也不自然地收起了威风。

  按照门前卫兵的指示,梅抚西三人首先去了隔壁的马场。

  天津是九河交汇之地,所以历来水害频繁,洼地遍布。不想梅抚西现在看到的,并不是记忆中那片烂泥地,而是已经被人填高了一半的漂亮马场。

  填好的这一半土地上,搭建起了一排排的砖木马厩,既整齐又干净。

  将自家的马儿暂存到指定的马厩后,一旁就有穿着整齐青色短袄的马夫,给马槽里添上了黑豆和荞麦的混合精料:“好汉只管去应募,今日一应开销,都在曹大人身上。”

  “这位南人总兵果真是要做一番事业?。”梅抚西出来后,窜上一根立柱,站在高处眺望了一番。

  入目处是一排排的马厩,里面全是上好的马匹——南人总兵将周边马贩手里的好马全数收购的消息,天津卫这两天都传遍了。不光如此,一些大商人手中原本用来拉豪车的骏马,也通通被送来了老校场,这一点梅抚西也是知道的。

  然而传言毕竟不如见面。亲眼看到这一排排吃着黑豆的骏马后,给梅抚西带来的震撼还是相当大的。

  多了一点心事的九哥儿,这会多少收起了脸上的玩世不恭,带着小弟进了老校场大门。

  修缮一新的老校场,进门后便是一排长桌,十来位文书正在挨个给前来应募的汉子们登记。

  这一道手续是必须的。按照标准流程来说,在早期,应募之人都是要有保书的——征兵要的都是良家子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