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512章 东荒往事(上)_蝉声且送阳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位极人臣,再进一步,唯登大宝,执柄神器!

  说到这儿,禹云墨停顿了会儿,看向棋盘,“宁兄,到你了。”

  宁不凡缓缓点头,随手落下一字。

  禹云墨继续道:

  “也是陛下登基那年,起了文武之争,庙堂绪乱,每日都有动荡,自然无法稳固江山。时逢大旱,饿死了不少人,整个山涧绿林都被啃成了秃山,放眼望去,尽是饿殍遍野,宁兄啊,你无法想象当年的情景。天道不公,庙堂不理,江湖不宁,人间鬼行。那一年啊,我十五岁,便出了山。”

  “不怕宁兄笑话,我出山是为救世,武不能,便从文。我舍去一身二品武道修为而不用,立下天地大誓,要救天下这些走投无路的百姓。”

  听着这些往事,宁不凡不禁对面前这位公子哥,肃然起敬。

  禹云墨略微沉吟,“上官凉宁手握天下兵将,野心也渐渐滋生,甚至暗中派人去往各州,散发天道不公乃帝王无道的舆论,欲行谋逆之事。拓跋海这个人,虽不忠于皇帝,却是个贪命之辈,他知道若是上官凉宁功成之日,便是他的死期,于是啊,他只能想方设法的站在小皇帝的身后。”

  “但是,大势之争,向来是血腥的,手握兵权之人,便是手握世间道理。拓跋海、百里云溪、皇帝陛下,被逼着站在了一处,却也不是上官凉宁的对手,每日眼睁睁瞧着朝堂上那些个忠于皇帝和先帝的官员被一个个抄家灭族,却无能为力,直到......我来了汴梁。”

  宁不凡落下一枚棋子,心中叹息。

  数千年来,皇室自有龙脉庇佑,无人能够逆反。

  这上官凉宁敢如此行事,定是因二十一年前镇守龙脉的凤髓被夺走,这才生了异样心思。

  可以说,当年东荒国的朝政动荡,与自己的父亲宁立,有极大干系。

  禹云墨似笑非笑看了眼宁不凡,侃侃而谈道:

  “我来到了汴梁,寻到了百里云溪,献上十八道救国之策,杀贪官、杀权贵、杀暴民......足有十八杀!第一道便是要杀了上官凉宁!乱世啊,人若不心狠啊,什么都做不成。我的计策很是毒厉,先是......罢了,时间紧迫,这些我就不与你详谈,这些东西若是全说出来,够写上一部民间小说。”

  “总之啊,那一年我站在皇帝与万万黎民百姓的身前,将上官凉宁一族三百余人,尽皆杀死。寻常叛逆是抄家灭族,而我为了避免旧日复返,将他手底下那些将士、亲信、熟络官员,尽皆株连。汴梁城外,砍头砍了足足两个月,约莫......或有数万人头落地?”

  宁不凡眉间微凝,没想到,这个瞧着温润如玉的墨玉公子,竟是如此狠人,十八道救国之策,十八道皆是杀!

  果然这天机榜上的人,没有一个是简单货色。

  数万人头落地,只怕一半以上,都是无辜之人,可正如禹云墨所言——乱世当用重典,重典不过株连!

  人若不心狠啊,什么都做不成。

  要救天下人,首要的,便是杀天下人。

  “唉——”

  禹云墨说到这儿,嗓音略微低沉,轻声道:

  “后来啊,朝政稳固,天下太平。再也没有因朝堂动荡,而无辜死去的百姓了。我这双沾满血的手,终于靠杀止杀,实现了我的抱负,也救下了天下人。”

  杀一人而救万人,杀是不杀?

  杀万人而救万万人,杀是不杀?

  那一年啊,有一位年仅十五岁的少年,抱着十八道奏疏,走进汴梁城,走入皇城司,接连说了十八声——杀!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