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二十七章 此一时彼一时_我的苏联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卡妮的所有分析都很对,而且经过历史的证明。提到叙利亚谢洛夫首先就能想到阿萨德家族以及阿拉维派。只是埃及的地位太重要了,还有伊拉克牵头搞了巴格达条约组织。所以一时间没有想起来叙利亚。

  “嗯,不错!卢卡妮,你的想法很对!叙利亚应该有埃及的同等地位!”谢洛夫来回走了两步道,“是的。应该在叙利亚培养一下和苏联人民的伟大友谊了……”

  艾森豪威尔政府在中东推行“巴格达条约”,以期形成反对苏联的军事包围圈。叙利亚对“巴格达条约”坚决反对,美国便以军事作威胁,叙利亚国内民众示威游行反美。去年三月叙利亚、埃及和沙特三国首脑发表了不参加任何国家组织的军事联盟的声明。巴格达条约组织“是为牺牲阿拉伯国家利益和愿望、并且破坏阿拉伯国家团结而服务的”。

  美英的持续威胁、恐吓,反而促使叙利亚投入苏联的怀抱。后来叙利亚阿拉伯复兴社会党通过军事政变上台执政,和苏联签署合作协定,从而在美国精心构筑的中东防线上打开了一个巨大缺口,被称为苏联在冷战期间的得意之笔。

  只要谢洛夫提前在中东活动开,把埃及、叙利亚和伊拉克全部按住,至于沙特阿拉伯谢洛夫没有控制住的把握,但是却可以让沙特保持中立,这样一来美国就无法在中东和苏联掰手腕了,关键点就是处在最中间的伊拉克,只要从伊拉克打开缺口,美国人对苏联的防御网就会被洞穿。

  不论是埃及、伊拉克还是叙利亚,这三个国家对苏联来讲都是同等重要的,而且这三个国家也是中东地区传统的强国,在菜鸡互啄的中东地区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军事强国。谢洛夫头一次发觉,原来克格勃这么庞大的部门也有人手不够用的时候,至少现在从第八中东司带出来的人已经有些捉襟见肘了。

  “实在不行就的让中东司全体出动了,给帕纽什金局长发报,中东方面的人才十分缺乏,需要国内的支援!”谢洛夫长出一口气道,“为了在中东地区建立我们的影响力,必须要整个部门的通力合作,相信局长会同意我的意见的……”

  国内的支援还需要时间才能到达,苏联对中东非常重视,谢洛夫断定自己绝对能等到需要的支持,苏联在中东占据了优势,对整个冷战的环境会起到很大的作用,不会出现被困死在中间的局面。

  谢洛夫在这段时间没有闲着,不时的出没于开罗很多部门领导的家中,埃及独立时间还不长,尤其是这些埃及自由军官组织的成员们,他们现在还没有太多利益集团的思想,很多领导还没有想到自己其实是可以成为利益集团的,这没关系,他们想不到这一点,谢洛夫可以帮助他们想到这点,有了内务部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