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0854章 好人一生平安_蜀汉之庄稼汉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

  这天姥山在哪?

  本以为这两句已足够惊人,哪知后头居然还有:

  青冥浩荡不见底,日月照耀金银台。

  霓为衣兮风为马,云之君兮纷纷而来下。

  虎鼓瑟兮鸾回车,仙之人兮列如麻。

  ……

  不得了,不得了!

  所有人都不由自主地站起来,向着秦论那边靠去,只为能听得清楚一些,生怕自己漏听了哪个字。

  至于站在秦论面前的孙权,手中的耳杯已经摔落在地而不自知。

  金银台,霓为衣,风为马,虎鼓瑟,鸾回车,云之君,仙之人!

  “这谢公是谁?”

  就在众人以为孙权要问此文是何人所作时,他竟是问起了文中之人。

  没办法,太过激动了。

  仙山啊,自己苦苦求之而不得,此时骤闻居然有人见过仙山,孙权已经激动得身子开始发抖。

  “回陛下,小人亦不知,听说是冯郎君的师门中人。”

  秦论把自己从张白嘴里得到的消息老老实实地说了出来。

  “谁?!”

  “冯郎君。”

  “哪个冯郎君?”

  “就是蜀国那个冯郎君,此文,亦是冯郎君所作。”

  被文章震住的吴国群臣,听到此语,脸色突然变得精彩之极。

  老子刚才念的文章不够精彩吗?

  非要念一个蜀国人的文章!

  倒是张昭,却是眯眼捋须,连连称赞:

  “绝世好文,果真是绝世好文!人称冯郎君乃是开创一代文风的人物,此话当真是不虚!”

  听到张昭的话,不少人这才反应过来。

  对啊,那可是冯郎君啊!

  好歹也是开创了一代文风的人物,我们比不过很正常。

  此时的文风,正是突破后汉经学限制的转型时期。

  既然后世唐朝的严格规定格律,同时不少文人又想要突破经学的梏桎。

  建安文学的兴起和稍后的竹林七贤,都是其中的代表。

  冯永这种绚丽多变的文章,当真是大开了文人的眼界,让人有一种打开了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这等宴席上,念蜀人文章,力压众人,那肯定是要招人恨的。

  但冯郎君嘛……

  “吾观冯郎君之文,有如瑰玉焕出异彩,瑰丽动人,又豪迈奔放,飘逸若仙,当真是夺人心魄啊!”

  “不然这谪仙之名,从何而来?”

  “哈哈哈,有理,有理!”

  ……

  对于吴国君臣来说,冯永是陌生的,因为在场的人,没一个见过他长什么样。

  但同时又是熟悉的,因为他的名声,委实不小。

  更重要的是,这几年来,不少人从蜀国那里得到了不少实实在在的好处。

  毛料和红糖,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而这些好处的源头,又可以追溯到冯永身上。

  有才能,有名声,不但对吴国没有任何坏处,反而还能让大伙得到好处。

  好人一生平安啊!

  所以不少人对冯君侯,其实是怀着好意的。

  此时捧一捧冯郎君,那也是很自然的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