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7章 近卫军之战_帝国苍穹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寻相同的目标,而他们最终不约而同的选定了一个地点,万德利茨。

  万德利茨,德国勃兰登堡州的一个普通市镇,它地处柏林正北,距离柏林市中心约30公里,扼守此地可以阻挡敌军自北进入柏林市区。而它面积仅有百余平方公里,常住人口不过两万,建筑规模和密度并无特别之处。想要依托这样的城镇打一场斯大林格勒式的防御战绝无可能。随着苏军北翼兵团的先锋部队快速逼近,驻防柏林北部的德军新编第6步兵军节节败退,虽然没有严重的损失,但着实抵挡不住苏军装甲部队的强悍战力。德军联合参谋部瞅准时机做出部署,调帝国第2远征兵团万人、德国陆军第2集团军万人连夜奔赴万德利茨,在该城西北和西南的树林地带隐蔽待命。…,

  经过细致的战场侦察,德军获知紧追德国第6步兵军而来的苏军先头部队隶属于近卫红旗喀尔巴阡-柏林坦克第11军,这支载满荣誉的精锐部队组建于1942年,先后参加了勒热夫-瑟乔夫卡进攻战役、库尔斯克会战、别尔哥罗德-哈尔科夫进攻战役、日托米尔-别尔季切夫进攻战役、科尔孙-舍甫琴柯夫斯基进攻战役、普罗斯库罗夫-切尔诺维策进攻战役、利沃夫-桑多梅日进攻战役、华沙-波兹南进攻战役、东波美拉尼亚进攻战役和柏林进攻战役,以坚决、勇敢的战斗精神赢得了无数的胜利与荣誉。在这一过程中几乎未尝败绩。1946至1948年间,该部先后与美、英、法等盟队交手,多次上演长途奔袭、渡河强攻、包抄围歼的好戏,在苏军内部获得了“苏维埃刺刀”的美誉,同时也成为盟军士兵和指挥官闻名胆寒的一支苏军王牌部队。该军在1950年春夏之际进行了整编和换装工作,全面配备了新锐的T-54坦克。这种装备100毫米线膛炮的中型坦克从T-44坦克演变而来。早在二战结束的第一年就制造出了样车,此后虽然受到东西方大战的影响,至1949年中期仍投入批量生产,并被确定为苏军的新一代主力坦克。就攻击力而言,它较T-34/85提升了一个档次,并引入了高低向火炮稳定性和热烟幕施放装置,铸造炮塔继续保持了防弹外形良好的优势,382千瓦的水冷柴油机为36吨的坦克提供了强劲动力。

  以T-54配上相当比例的自行火炮和装甲车辆,苏联军队已然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机械化作战,且不说这样的部队在整个苏联军队有多少,近卫红旗喀尔巴阡-柏林坦克第11军的苏联官兵们正怀着蔑视敌人的心态向着柏林前进。也许在他们中的一些人看来,只要将红旗再次插上柏林的标志性建筑,这场战争就会以苏联的压倒性胜利而告终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