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一百零五章 宇文世家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为了保卫家园,就在乡村修建防御工事,组建民团武装,抵抗来自一切侵略者的攻击,甭管是军阀队伍还是政府部队,只要觊觎自己的人口和粮食,就坚决予以回击,这就是地方豪族赖以自保的坞壁。

  杨钧同族的杨播兄弟三人在孝文帝朝已经同时身居要职。大哥杨播跟在孝文帝身边。老二杨椿和老三杨津追随文明太后左右,虽然侍奉的主子不同,但三人口风把得极严,从不搬弄是非。深得孝文帝的赞赏。

  大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也非要说自己是杨家将。不过史书上明明白白说杨坚的祖籍是他自己说的。没办法,修国史的人在人家手下混不能不听话,但心有不甘总是留下点蛛丝马迹供后人考证探索。

  不过。显然杨钧同杨播一系的关系不是很铁,杨椿的儿子杨昱曾经弹劾过杨钧刺史任上的不法行为。在那个讲究门第的时代,世家大族内部相残的事很少见,大族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往往能拧成一股绳。

  杨钧在北镇多年,深知武川贺拔度拔的大名,现在大敌当前,他需要帮手,于是他要求武川镇派贺拔度拔增援怀朔,六镇总司令下了命令,武川镇将哪敢不从,于是贺拔度拔带着自己的三个儿子及十几名武川豪杰加入了杨钧的怀朔军。

  贺拔父子没有辜负杨钧的期望,他们承担起保卫怀朔的主要任务。第一个露脸的贺拔家老三贺拔岳,义军统帅卫可孤送给了他一个机会。原来,卫可孤将怀朔镇重重包围后,在距离城池三百步远的地方视察,三百步应该算是安全距离,基本远离了弓箭的射程,但卫可孤很倒霉,因为他被城上的贺拔岳看到了。

  贺拔岳当然很清楚卫可孤的价值,所谓擒贼先擒王,如果一箭把卫可孤射死,叛军群龙无首自然大乱,怀朔说不定也就解围了。说时迟那时快,贺拔岳拈弓搭箭瞄准了卫可孤,这支箭带着劲风呼啸而去。

  卫可孤猝不及防,躲避不过,贺拔岳的箭射中了他的胳膊。三百步,只要命中了那就非常了不起,根据现代弹道轨迹学理论,以人力射箭的初速度,受重力和空气阻力的影响,百步之外弓箭是基本锁不住目标的。

  形容一个人射箭厉害往往用百步穿杨来描述,百步之外的事就不好说了,而贺拔岳距离三百步准头仍然如此厉害,城下的义军吓傻了,卫可孤虽然受伤不重,但内心充满了震惊和恐惧。

  有了贺拔群雄助威,怀朔成了难啃的骨头,双方势均力敌打成了拉锯战,几个月过去了,怀朔战事没有一点起色,但杨钧很清楚,怀朔毕竟是座孤城,粮草储备有限,打持久战肯定要吃亏。

  在杨钧焦虑万分的时候,贺拔胜慷慨激昂地向杨钧请命,杀出重围赴临近的朔州搬救兵,因为军中传闻朝廷派出的剿匪司令临淮王元彧已经到了朔州。

  杨钧也没有更好的办法,所以答应了贺拔胜的请求。也就是贺拔胜,换别人还真没这个胆子,因为怀朔城外到处都是叛军,他们可不仅仅是摆设,手里要没有三把刷子,那就叫飞蛾扑火贺拔胜在军中召集了十余名弓马娴熟的年轻人组成了一支敢死队,当夜突然开城冲出,叛军们措手不及,乱成一团,等他们回过神来,贺拔胜等已经冲出了包围圈,卫可孤率军紧紧追赶,贺拔胜弓弦响处,例无虚发,叛军大恐,贺拔胜高声断喝:我乃贺拔破胡是也,谁来受死?

  贺拔破胡的名头在六镇那是相当地响亮,传说中飞马射飞鸟,十中五六,那可是在运动中射击运动中的目标,难度可想而知,所以众人一听是这位爷,不敢继续追了。

  贺拔胜顺利到达朔州,朝廷派出的征北将军临淮王元彧正顿兵于此。贺拔胜将怀朔危在旦夕的情形向元彧作了汇报,恳请元彧发兵相救。元彧在魏宗室王爷中属于文采飞扬的风流人物,打仗却是外行,眼见叛军势大,不敢去硬碰硬,所以一直滞留云中认真想对策。

  所以,贺拔胜的请求让他很为难。作为一个还算正直的人,他的确不想让贺拔胜及怀朔军民失望。但,自己能行吗?搞不好怀朔救不了自己再搭进去就不划算了。(未完待续。。)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