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百九十章 伟大的推销员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密第一个投靠的是盘据在平原郡的一支队伍,队伍头目叫郝孝德,是造反界的老前辈,手下有数万兵马,算得上实力派人士。李密是带着满腔热情上山的,但读过水浒传的都知道,入伙有时候比考公务员还难,林冲拿着柴庄主的介绍信都差点被赶下山,何况李密这样外观不具观赏性,手中又没有资源的人。

  果然,上山后,郝孝德听说是杨玄感的谋主,还特地抽空接见了一下,见面后,郝孝德完全失去了信心,聊了没两句,就一句庙小容不得大龙,将李密打发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下山后的李密又找上了第二家,此时的他,并没有料到社会学有个定理:此处不留爷的,一般处处都不留爷。

  李密投奔的第二家是盘据在长白山的王薄,此人自称知世郎,意思是天上知道一半,地上全知道,论资历,这位王薄可算第一个站出来反抗杨广的武装,在杨广第一次征高句丽时,他就做了一首《无向辽东浪死歌》号召大家与其到辽东送死,不如上山闹革命。

  凭着这首煸动的歌曲,王薄拉起了队伍,占据了山头,成为一股不可小觑的力量。{}书%吧{小}说S

  而王薄也没有辜负他知世郎的名号,此人确实眼光独到,老奸滑头,明白自己的小山头是养不了李密的。

  据后面的事情来看,王薄连梁山上的王伦都不如,连红包都没封一个就将李密打发了。

  从长白山下来,李密彻底陷入了困境。他想做一个良民,但杨广不给他机会。他想当土匪,可没有山寨愿意收留他。混到这一步,真可谓山穷水尽。最要命的是钱没有了。

  李密原以为凭着自己过人的智慧,一定能找到单位(山寨单位),但没想到,对这样的高层次造反人才,各地山寨竟然都不欢迎。而且这些山寨头目大多小市民出身,小气得很,连应聘人员的差旅费都不报销,李密跑了大半年。很快把不多的盘缠花完了。这对于普通行走江湖的人来说,没钱并不是问题,时迁可以去偷鸡,史进可以客串一下打劫的,要么就投靠一个大地主打打秋风。但李密出身贵族,就算逃亡也保持着贵族的尊严。没有吃的也不愿意偷老乡的走地鸡,更不愿干乞食的活。

  当然,李密似乎也欠缺一些野外生存的能力。里将李密描述成箭术过人,但从史书来看。这多半也是虚构的,因为李密并不擅长打猎这样的贵族活动,流浪在野外,连一只野兔子都无法打来充饥。一开始没吃的时候。李密勒了勒腰带,但显然,把肚皮勒得再紧也无法控制胃口的张开。最后,李密选择了吃树皮。

  树皮是第一次进入李密的食谱。不消说,味蕃跟胃都拒绝这样的进贡。好多次,李密都要将要树皮吐出来,但最终,他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