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百五十六章 一代女皇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孙无忌等人的提携下当上皇太子的。这些支持者是武则天的对手,他们扶植的太子自然也是站在长孙无忌那一边的。如果燕王李忠当了皇帝。武则天的地位就岌岌可危了。

  再说,按照习惯。皇后有子,就不以他人为储。如今,武则天贵为皇后,也有自己的儿子,所以,换易太子是势在必行的事情。只有让自己的儿子当上了太子,武则天的后位才能更加稳固,她的心也才能真正放在肚子里。

  再看李忠,老实巴交的他当太子已经整整四年了。他明白自己就是王皇后用来对付武则天的一枚棋子,如今,王皇后已经败下阵来,他的太子之位岌岌可危,武则天下一个目标肯定会对他下手,他对于自己的处境也心知肚明。既然已经没有了继续装傻的机会了,于是,李忠很明智地选择了退让。

  当李治接到儿子李忠的辞呈后,心里相当纠结。先是失去王皇后和萧淑妃,接着,儿子也要离自己而去。

  虽然他知道李忠太子就是一个摆设,早晚得换,因为他不是嫡子。但当儿子主动提出不当太子后,他又觉得非常愧疚,看着自己的骨肉任人摆布,他这个做父亲的也太不称职了。

  李治突然想为这个儿子做些什么,但他又感觉什么也做不了。因为如果力挺李忠当太子,就过不了武则天这一关,甚至会引来她恶意的报复,这无疑是把李忠推入了火坑;如果批准李忠的辞呈,无疑是落井下石,也太薄情寡义了。

  李治陷入了左右为难的境地,不知该如何是好。他突然想起了礼部尚书许敬宗曾上的一个关于废立太子的奏折。

  那是在永徽六年(655年)十一月初三,即武则天上任第三天,许敬宗便向唐高宗上了一道奏文,大意如下:太子是国家之本,皇后的儿子才是正统的太子。现任太子是后宫所生,是庶子,当初立他为太子是因为皇后没有儿子,但这不符合嫡以贵的原则。如今,新皇后有自己的儿子,应该让李弘当太子才能服众。

  官场中总有一些善于察言观色、溜须拍马的人物。礼部尚书许敬宗见自己的主子武则天已经当上了皇后,他揣摩接下来肯定要解决太子的问题,于是,为武则天摇旗呐喊,向太子发难。

  当初,李治对这个奏折采取了冷处理,如今,是时候派上用场了。

  毫无疑问,许敬宗为大唐帝国的接班人问题着想,他的言论符合封建礼法,没什么毛病可挑。唐高宗于是召见了他。其实,更深的原因是,许敬宗解除了唐高宗的烦恼,唐高宗有台阶可以下了。

  “立李弘为太子如何?”

  “皇上圣明,太子是国家之本,如果不立正嫡为太子。人心不稳,整个国家就危险了。再说。李忠太子不是正嫡,他心中不会安宁。可能有窃位之心,这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