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95章 征战天下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住靺鞨兵这样的招呼。

  史载:“飞矢如蜂,自辰至酉,素那身矢如猬。遂倒而死。”——《三国史记》卷四十七虽然战败,但是这一战素那的表现太精彩了,精彩到让靺鞨兵主帅李谨行的胜利反而暗淡了。

  战争历来如此,无论胜负。总是有一方的表现值得我们特别关注,值得我们肃然起敬!素那,你不亏为一名真正的军人,对于你所献身的国家,你已经尽力了,你的表现足以留名青史!

  对于你的结局。唯有叹息一声:生不逢时,生不逢国!胜败兵家事不期,血染沙场真英豪!公元675年,唐上元二年,唐军大举进攻新罗,首战新罗北部重镇阿达城,取胜,克之!金法敏,你等待的唐军终于来了,带着你的练兵成果来接受检验吧!

  (一)刘仁轨老矣?攻克阿达城,阵毙新罗“飞将军”沈那之子素那,唐军取得进入新罗第一战的胜利,刘仁轨率主力部队与李谨行会师,并继续南进,兵锋直指临津江畔的七重城。

  刘仁轨已垂垂老矣,而今,年寿74岁高龄的他却再次为了大唐亲自率军来到朝鲜半岛,来到这块让他博得至上功名的始发地,来到这块让他名垂千古的熟悉的老战场!

  12年前(公元663年),在接到率军来百济平乱抗倭的调令时,刘仁轨曾经仰天长啸“天欲富贵此翁矣(此翁,即刘仁轨本人)!”

  上天没有辜负他,同样,他也没有辜负上天!他以几乎全歼倭国水师主力的完胜一战为自己的仕途积累了雄厚的政治资本,也让倭国自此不敢觊觎中华大地长达900年!

  10年前(公元665年),在百济呕心沥血进行战后重建工作长达两年的刘仁轨率新罗、百济、耽罗(位于今韩国济州岛的小国)、倭国四国国王风风光光地回到大唐参与泰山封禅大典,此后,能文能武的刘仁轨暂时离开了军事岗位,开始参预朝政,协助皇帝处理国家内政。

  8年前(公元667年),这一年,刘仁轨倒是没有做太大的足以载入史册的大事,也没有升官或者贬官,之所以提一下这个时间,是因为这一年,灭国专家苏定方逝世了。

  7年前(公元668年),刘仁轨回到军事岗位,率军入朝,协助李世勣讨平高句丽。

  6年前(公元669年),自高句丽回国后,68岁高龄的刘仁轨因年老体衰,请求辞去一切职务,回乡养老。皇帝批准了他的辞呈。可上天偏偏不让他安享晚年,或许觉得刘仁轨因赢得中日第一战而获得的赏赐和荣誉还不够,将再次起用他!另外,那一年,大唐开国元老、英国公李世勣逝世!

  5年前(公元670年),号称大唐第一名将的薛仁贵在大非川战败,几近全军覆没。大唐需要一位军事才能卓越的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