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10章 大唐将帅4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李氏,凭借满腔忠诚和过人胆色,再造大唐帝国,成为名垂青史的大唐将军。

  有关李晟其人,在历史上留下了不少典故。唐德宗时,张光晟跟随朱泚叛乱,后来见唐军势大,又投降了李晟。李晟请求唐德宗赦免张光晟。遭到皇帝的严词拒绝,张光晟最终按律处死,张光晟后悔莫及,临刑时说道。“后人要记住,要么就不做,要么就做到底”,

  这就是后来“一不做、二不休”的出处。李晟与德宗时的宰相张延赏不和,遭到张延赏的多方构陷,皇帝令二人和解。张延赏却始终不能释怀,李晟非常感慨,“武夫性直,释怨于杯酒间,则不复存胸中矣;

  非如文士难犯,外虽和解,内蓄憾如故”,极为形象地道出了当朝和后世文官的阴暗,偏偏从宋朝开始就重文抑武,大唐帝国开疆拓土的辉煌于是不再重现。

  李晟的神道碑由裴度撰写文章、柳公权书写文章,被称为文绝、书绝、事绝的三绝碑。

  按照碑文的内容,李晟的曾祖李嵩,赠洮州刺史,祖父李思恭,赠幽州大都督,父亲李钦,生前是左金吾卫大将军、陇右节度经略副使,死后赠太子太保。

  李晟生于这种尚武的军人之家,从小跟随父亲练习武功骑射,风雨无阻,锻炼了一身出类拔萃的本领。

  李晟生于唐玄宗开元丁卯年,洮州临潭人,身高米,是位英武帅气的唐军将领。

  他年满十八,就效力于河西节度使王忠嗣的麾下,一位骠悍的吐蕃将领杀死了不少唐兵,李晟一箭将他射死,“三军欢奋”,王忠嗣抚着小伙子的脊背,赞叹道,“真是个万人敌”,李晟因此一战成名。后来,因为屡破羌人和党项人,广德初年,提拔为太常卿。

  大历初年,亲率千骑大破吐蕃军,抓获敌军主帅,解灵州之围。又救回被吐蕃围困的马璘,被朝廷封为合川郡王,马璘嫉妒李晟的战功,让他

  返回朝廷,李晟成为唐德宗的亲兵将领(右神策都将)。

  当时,吐蕃进攻剑南,节度使崔宁不在任所,边关危急,李晟带领神策军关山飞渡,连下三城,斩首千级,吐蕃人伧惶逃命。

  建中二年,魏博节度使田悦谋反,李晟与马燧、李抱真合兵攻击,田悦大败,正在大好形势之下,赵州被围,危及邢州,李抱真分兵二千到邢州防守,引起了马燧的误会。

  马燧以为李抱真不肯全力破敌、只图保存实力,准备带领手下士兵离去,李晟赶紧为两人消除了误会,保持了唐军阵营的精诚团结,正当唐军节节胜利的时候,长安发生了惊天变故,唐德宗出奔奉天,急诏李晟等人救援平叛。

  说起这次灭顶之灾的起因,竟然缘自对五千泾原士兵的赏赐。其实,唐德宗的皇库储备充足,对于即将开赴前线的士兵给予丰厚赏赐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