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三十一章 文治武功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不管说了什么,这也是政治姿态罢了,整个李渊时代从造反到立国,突厥都没从李渊那里得到过什么具体的好处(除了起兵是送的那些财宝),以至于突厥还突袭并攻下了晋阳。

  纵观整个中国历史,中原王庭跟北方游牧民族的关系说白了就四个字--此消彼长。中原王庭如果稳定,自己政权内部没有问题,国力强盛,那么北方游牧民族再怎么强大,也是中原王庭的一道菜。

  但是如果中原王庭自己政治黑暗,吏治**,军队战斗力就差,自然无法抵挡游牧民族的军事入侵,老百姓就遭殃。而唐初时期,突厥成为中原王庭的严重威胁,这个根本就不是唐的过错,如非隋炀帝的错误,突厥不会发展壮大得如此迅速。

  即使是这样,突厥也没能张扬多久,贞观四年,**被唐军所灭,可汗被俘。

  显庆二年,西突厥被唐军所灭,可汗被俘。即使是这样,战争也还没完全停止,一直到了李隆基时代,745年唐军再次打败突厥人,这次胜利真正征服了突厥人,而在唐军和唐仆从军的打击下,突厥人并入了他族,在中原王庭的北方,突厥作为一个民族,彻底消失了。

  从此唐帝国再也没有受到突厥的威胁。但是还有不少突厥人向西迁徙避开唐军打击,西迁的突厥人倒是在阿富汗阿拉伯一带又建立了国家,这是后话了。

  所以从这些地方看来,李渊根本就不是石敬瑭,起兵时候向突厥称臣不过是政治上的权宜之计罢了,而从起兵到立国后执政,李渊从未出卖过中原民族的利益。

  隋虽然胜过突厥,但从未给突厥毁灭性打击,而在隋炀帝年间,突厥甚至壮大到成为中原王庭的巨大危险,连隋的皇帝都他们围困一个月,而给突厥毁灭性打击的是唐,几代皇帝,长达120年的战争,最终导致了突厥作为一个民族彻底消失在中国的北方。

  杨广有过人的文武才能:平江南、完善科举制、开京杭运河、击败吐谷浑、开发西域、攻突厥、征高丽。至于杨广杀父,在正史当中没有记载。

  何况唐朝李世民开创了皇帝亲自过问编写历史事宜,可想而知唐人编写的历史是不会给杨广戴了高帽子的。

  隋炀帝在西巡所做的《饮马长城窟行》,成为千古名篇。无论是杨广还是李世民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残害手足兄弟。

  但杨广的文武才能不次于李世民。可惜历史是由胜利者所编写的:李世民在文人的笔中成为千古名君,而杨广却成为历史反面人物的典型。

  空有雄才,京杭运河和征高丽这两件事同时办了,超越了那个时代百姓的承受能力,老百姓流离失所朝不保夕,他自己也变成了独夫民贼,死于非命。

  这点汉武帝比他高明一点,双方都有老子留下的巨大国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