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二十三章 唐明皇23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他父亲的名讳。”于是就离开让萧嵩留在原地更改。

  过了好一阵子,皇帝想说萧嵩应该改好了,就走过去看萧嵩改的怎么样,只见萧嵩坐在席子上,汗流浃背。其它文字就没变,只把“国之瑰宝”改成了“国之珍宝”。萧嵩告退后,李隆基草稿纸扔在地上说:“真是白白生了一副好外表!”左右侍从都忍不住笑起来,从此大家都知道这一位“国之珍宝”的萧嵩。

  在朝廷宰相人才不及的情况下。对一位有野心的有才能的人,那真是出头的良机,这个人就是李林甫,时任吏部侍郎。

  李林甫是唐朝宗亲,其曾祖父李淑良是李渊的堂兄弟,算起来李林甫的辈份还比当朝皇帝李隆基(玄宗)高了一辈。但李家在北周、隋朝就是大族,人口众多,到李林甫出生时其与皇帝的宗族关系已经很疏远。

  无论如何,皇室宗亲的身份还是让李林甫在找第一份工作有了基本保障,透过其舅父姜皎(时为李隆基的秘书监)的安排,当上了千牛直长(禁卫军初级军官)。在这里,李林甫对宫廷的复杂的人事关系了解的更透彻,也发现一件事,如果说朝廷是皇帝的办公室,宫廷就是皇帝的家,皇帝在朝堂上必须一本正经,但在宫廷中就会放下心防,展现其本性。所以透过宫廷的人来了解皇上的想法、喜好,并进而影响皇上,才是事倍功半的好方法。这一点体认,对其未来在跟政敌斗争时掌握制高点(皇帝),并进而无往不利,起了决定性的因素!

  唐朝是一个诗的国度,当时宴会及朋友送往迎来都需要以诗互相答和,林甫不擅作诗,但通晓音律,又擅乐器,在这样的场合中,还是很受欢迎的;本质上,李林甫是个能迎合时势并掌握机会的人,所以他的仕途还算顺利,几年后当了太子中允,后来又透过侍中源乾曜(李林甫舅姑夫的叔叔,关系还真远)的推荐,当上了国子监司业!

  国子监司业相当于国立大学副校长(但那时候只此一家,别无分院),对李林甫这个没有文采,又全身权谋的人,当然是专业不对口。但即使是专业不对口,李林甫也能搞出名堂来,史书的评价他在国子监的表现是:“颇振纲级”,这是什么?这就是有才!但是,专业不对口总是个问题,于是再透过源乾曜及宇文融的帮助,李林甫跑到御史台担任御史中丞。

  在御史中丞的位置上,李林甫跟宇文融、皇甫隐合作一把,出了风头之后,很快就想办法离开,调任刑部侍郎,后来又转掉任吏部侍郎。

  对李林甫来说,吏部侍郎这个职位,是他可以真正大展其长才并累积政治资本的大好机会,因为吏部主管官员升迁,运作的当,。但是,这个位置虽然权力大,争议也多,如果乱开后门,口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