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24章 唐明皇24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朝的和珅一样,两人都是从宫廷侍卫开始起步的。

  李林甫不学无术,只是通晓音律。若在现在完全可以做个音乐家,可在当时却没有音乐这一行,只有文武两途供他选择,但他在这两方面却都没有才干。不过他毕竟是宗室之后,在朝廷中还是有张关系网的。他的舅舅楚国公姜皎就特别喜欢他。四处为他活动,只是李林甫在品行、学术两方面都没有可吹嘘的地方,姜皎为他忽悠了不少人,买账的却少,后来在开元初年,李林甫才升为太子中允,这也不过是太子东宫里不起眼的属官。盛唐时期朝廷选官制度还是比较健全的。

  姜皎仍不甘心,当时执政的宰相是源乾曜,姜皎在多年前曾经向玄宗推荐过他,他也才得以被重用。源大宰相的侄孙源光乘又恰好是姜皎的妹婿,姜皎便托他向源大宰相求恳,因为源乾曜最喜欢这个侄孙。源光乘还怕自己的话没有份量,特地让父亲向爷爷求情。源乾曜的儿子源洁便对父亲说:“李林甫求您把他提升为司门郎中。”司门郎中不过是刑部的一个部门。专管天下二十四道关卡的出入人员的记录,以及所携带的货物,颇类似于现在的海关和出入境管理部门,是个从五品的中等官职,但在当时,各部侍郎、郎中都是众人争夺的清要美官。源乾曜大概也知道李林甫的品行才能。不买这个账,对儿子说:“郎官必须有优良的品行、卓越的才能和很高的威望的人才能当(郎官须有素行才望高者)。哥奴(李林甫的小名)难道是当郎官的材料吗?”他虽如此说,但姜皎昔日对自己提携之情还是不能忘,更不能一点面子也不给,过了几天,便把李林甫提升一级,升为太子谕德。至此李林甫靠人际关系网也罢,靠忽悠也罢,取得的效果并不理想,在他面前的依然是一条漫长艰难的仕途。

  李林甫沉浮了多年,慢慢积累资历,也才熬到了国子司业(国家干部培养学院副院长)。开元十四年(公元726年),他终于等到了一个机会,宇文融出任御史中丞,当时正因事备受群臣攻击,便引荐李林甫与自己同列,也就是想找个帮手。

  宇文融也是名门之后,他爷爷宇文节在贞观年间为尚书右丞,谙熟法律条文,以精明干练著称,深得唐太宗的欢心。太宗因身兼尚书令,又不设置尚书左右仆射,宇文节也就等于实际上的尚书令,也就是宰相。而在高宗永徽初年,则升为黄门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成为名正言顺的宰相。宇文融不像李林甫,他既聪明又能干,而且政绩突出。他在监察御史任上核查天下户口和土地的虚实,以免一些人假借“逃户”的名义躲避税收,收效很大,但也因动作太大,有扰民的嫌疑,所以朝廷内外有许多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