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4章 大梁帝国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旧,结果只能是徒有虚名而无实效,百战难以百胜,那么大王的大业也就很难有希望了。”

  朱温听后连连点头,人才啊,说的话怎么这么有水平呢,于是马上让他担任了军职。每逢行军打仗,都把敬翔带在身边。

  时间不长,敬翔向朱温提出要改换文职,因为他发觉自己不太喜欢做武官。更不擅长领兵打仗,指挥作战,而做文职却是他的特长。一般人找老板讨价还价,肯定会被老板骂个狗血喷头,但敬翔是人才,那自然另当别论了。朱温爽快地答应了,改任他为“馆驿巡官”,

  专门负责文书奏章的起草工作。从此,敬翔成了朱温的重要幕僚。所以,作为年轻人,不要怕起点低,不要怕挫折多,只要是人才,只要肯坚持,只要主意真,迟早都会有出头之日。朱温在敬翔的辅佐下,

  争霸事业逐步走向了成功。朱温曾异常感慨地说:“天降奇人,以佐于我!”但是,朱温有时也刚愎自用,不肯听从敬翔的忠告。在打败赵匡凝之后,

  朱温想乘着刚刚战胜赵匡凝的余威,一举扫平淮南杨行密。敬翔赶忙进谏阻止:“我们这次出师征伐不足一月,就已平定两镇,辟地达数千里,远近闻之,莫不镇慑,应该珍惜这种威慑力,暂时收兵休整,然后再待机而动。”

  朱温一时被胜利冲昏了头脑,一意孤行,结果军队首先在中途遭遇暴风雨的洗礼,当然士兵没有像高尔基所说的那样被洗礼出更坚强的意志来,倒是一个个洗礼的像被霜打了的茄子,士气低落,然后在攻城时又连连失利,大败而归,

  吃了大亏的朱温这时才醒悟过来:不听敬翔言,吃亏在眼前,以后可不能不听话了,不听话是要被打屁股的。朱温本性狡诈,经常猜疑众将,动辄斥骂滥杀,文武群臣对他都很畏惧。

  而敬翔做事却机警多智,他极少在众人面前向朱温进谏,为的是不使他难堪,他注意观察朱温的言谈举止和表情的微小变化,凭此揣透其内心所想。

  有时朱温所做之事有所不当,敬翔便因势利导,予以暗示,朱温也是一经察觉便心领神会,然后必然改正。有时如果朱温指挥部署不太周全,敬翔就设法予以及时补救。

  朱温称帝后,更是对敬翔备加重用,朱温将昔日唐朝的枢密院改为崇政院,任命敬翔为知枢密院事。

  当时敬翔的职位甚至比宰相职权更重,可以先和皇帝议事于禁中,然后再向宰相宣旨施行。

  至于宰相的日常奏请,也要先通过崇政院送达皇上。受此重任后,敬翔更是勤于政务,内外事务无不用心。

  敬翔跟随朱温前后共三十年,从军作战,运筹帷幄,昼夜谋划,自己常说只有在马鞍上才能得到休息。朱温病重时,将敬翔召到床前委托后事,让敬翔将朱友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