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81章 大梁帝国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人的家属也更是案息事了,不敢申诉,唯恐再遭不幸。史弘肇治军也相当严厉。凡是他手下的将士,不管是谁,只要违犯军纪,绝不宽恕姑息。曾有一个指挥使。由于不听调遣,被史弘肇当场乱棍打死,将士们见状都吓的两股战战,几不能走。

  在跟其他大臣和将领甚至是皇帝的交往中,他仍然秉承这一做法,尤其对文臣。他更是鄙视,经常说:‘这些文人让我无法忍受,他们总是轻视我们这些武将,说我们是小卒子,真是可恨!真是可恨!‘

  这一喜恶标准,让他对同是武将出身的郭威极力拉拢,凡但对文臣出生的主政大臣苏逢吉,则是处处作对。

  ——不知大体的杨邠。杨邠,魏州冠氏人,史弘肇的坚定盟友。年少时为州府掌管名籍的官吏,后唐租庸使孔谦,是他妻子的伯父。

  孔谦任度支官时,补杨邠为勾押官,历任孟、华、郓三州粮料使。刘知远任邺都留守时,任杨邠为右都押衙,后汉建国后,升为枢密使、检校太傅。杨邠出身小吏,不喜文士,与苏逢吉等人互不对眼。

  刘承祐即位后,宰相李涛在苏逢吉的授意下奏章,请求将杨邠与郭威调出京城到藩镇任职,杨邠等人向太后哭诉,太后非常生气,罢黜李涛而任用杨邠,加封其为中书侍郎兼吏部尚书、同平章事,枢密使。

  当时中书省任命官员太滥,错任误任现象十分普遍,杨邠居相位后,刘承祐将事务全交给他,凡是南衙报告事情,中书任免职务,都先交杨邠斟酌。如不合杨邠心意,即使一封文书一个掾吏,也不批准。

  杨邠虽擅长政务,却不识大体,无法着眼全局,经常说:“治理国家,只要钱财丰富、兵甲强盛就行,至于文章礼乐,都是不实在的东西,不值得留意。”在其主持下,政务苛刻琐碎,不切实际,朝令夕改。

  当初,周璨为前朝诸卫将军,被罢黜官阶后,跟随王景崇西征,王景崇叛变后,他就成了谋主。

  平叛三藩后,杨邠上奏:“各前朝所任命的官员,都喜欢煽动藩镇大臣反叛,应该把他们全部送到京城。”

  不久,前朝官员从四方云集都城,每天挡拦宰相的坐骑请求封官;几天后,杨邠又上奏说:“前朝所授的官员应分住两京,以便等有空缺而补官。”

  这样一来,到处漂泊流离失所的官员越来越多;见此情形,杨邠又上奏道:“在路上往来的前朝所授官员,都要持有通行证。”没过几天,负责签发证件的官司衙门拥挤不堪,民情大为骚动,于是只得作罢。

  贪婪任性的王章。王章,大名南乐人。同光初年,在枢密院做事,后回归大名,官至都孔目官。

  后唐清泰末年,屯驻大名的捧圣都虞候张令昭作乱,赶走节度使刘延皓,自称留后,王章仍任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