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114章 大周王朝_唐朝那些事儿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叫他赶紧返回扬州,尽最大的努力将李重进稳住,以避免两线同时作战的情况发生。

  翟守珣的办事能力也很强,回去就力劝李重进不要轻举妄动,具体采用的是什么说辞搞不清楚。总之是把李重进忽悠住了,结果直到潞州之战结束后,李重进也没有在扬州起兵。

  赵匡胤将李筠镇压之后,返回大梁。觉得已经到了处理淮南问题的时机,便命六宅使陈思诲去扬州传旨,将李重进调任为平卢(治在青州)节度使,而且为了能使李重进尽快上路,赵匡胤还专门赐给他一块免死铁卷。

  然而五代中赐完“免死铁券”就被杀的事例太多了,李重进根本就不肯相信。接到旨意后就立即将陈思诲收押起来,然后开始修筑城墙,缮治兵器,正式竖起了反旗。

  李重进是当世一员非常优秀的将领,不过他这次造反比李筠那次还要草率。李筠好歹也在潞州坐镇了八年,手底下有一批使惯了的老人,再加上背后还有北汉的支持,还算具备了一定的造反条件。而李重进刚到淮南不久,人心尚不能完全归附。

  在造反之后,李重进遣使向南唐求援,可南唐主李璟是被中原打怕了的人,哪敢去趟这趟浑水?根本就不敢放李重进的使者入境。李重进要兵没兵、要粮没粮,就困守扬州这一座孤城,失败已是不可避免的命运。

  赵匡胤得知李重进据扬州而反的消息,立即委任大将石守信为扬州行营都部署,命他率兵征讨。石守信走后不久,赵普就向赵匡胤进言,称:“李重进据守一座孤城,外没有救兵,内没有粮草,所仗持的不过就是淮河之险。陛下如果能亲帅大军出征,必能一战而破之。”

  赵匡胤深以为然,便于十月二十一日,传旨亲征扬州。七天后,赵匡胤率军从泗州渡过淮河,于十一月十二日抵达扬州城下,随即开始攻城,当日就将城池攻破。李重进兵败后投火**,扬州之乱也就随之平定了。

  赵匡胤在登基一年内,相继平定了由李筠、李重进发起得两起叛乱,结果应当说是非常理想。在平息这两场叛乱的过程当中,赵匡胤充分向世人展示出他强大的军事实力,从而彻底打掉了国内其他藩镇的不安念头。后人为此称赞道:“艺祖临轩之初,一岁之内,下泽、潞,平扬州,威令行,如破竹之势,则其余藩镇自是束手而听命矣!”

  然而,赵匡胤却并没有因此而骄傲自满,他是个生来就肩负着特殊使命的伟大帝王,平息叛乱、稳定局势只不过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他的终极目标则是剪灭诸侯,混一天下,进而澄清宇内,建立起一个大一统的强大王朝。

  李重进于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十一月十二日兵败**,这也意味着由地方藩镇而引起的国内动荡局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