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五七一章 海兰泡事件(四)再见张作霖_立鼎1894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赵大成看到窜起的旗花焰火,就知道设立在外围的游动哨发现情况了。

  大概是从大元首杨浩那里传下来的特色,革命军老兄弟都比较喜欢用礼花弹。赵大成当了民兵营长之后,更是将这一特色产品大力推广。

  在每个巡逻警戒的民兵,和每个固定明暗岗哨之中,人手一个真空袋密封包装的大号儿礼花弹。遇到紧急情况,他们只需要撕开袋子、拽掉拉绳,无论手持还是放在地上,都可以立即发射升空,成功率超过百分之九十五。

  来自军工技术的礼花弹自带推拉式钉脚,哪怕是冰冻土地都能扎进去,维持短暂的稳定,保证发射成功。

  精制的发射药催动经过流体力学计算优化的弹体窜入两三百米高空,炸开的镰刀斧头彩色烟火团夜晚可以让十公里外的人看到。

  由于其便利性、实用性,得到了广大野外作业队伍的极大欢迎。

  现如今,不只是海兰泡民兵营,警察机构、各乡各村镇的守卫力量,甚至是长期在外活动的开矿、采木、挖参队伍,都积极采用。只不过,他们使用的那些品种,炸开的花色图案又有些差异。

  赵大成一看那镰刀斧头的大小高度,马上判断出发现敌情的位置,赫然是离着海兰泡已经不到八里地那么近!

  他面色一紧,脚下用力一蹬档位,摩托车的腾腾轰响顿时密集了数倍,箭矢一般沿着道路直奔营房!

  设立在城外的营房,外表看上去跟周围的临时货场似乎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是给民兵联防机构使用,常年驻守的人员很少,多半是以连为单位轮流守卫。大多数人并非职业的,一般吃住在自己家。

  由于铁路的建设。瑷珲即将进行盛大庆典仪式,处在交通要道上的海兰泡才稍微紧张起来,平时留守的民兵联防人员数目增多。

  并且,民兵营的警惕性也比往日来的更高,昼夜都有人瞪起眼睛小心防范。

  赵大成刚刚冲到附近,摩托头灯光柱下。就见有七八号民兵扛着枪拉开营门冲出来,远远的用手电筒朝他一晃,看清楚那标志性的大衣,立即迎上前来,紧张的招呼:“赵营长!二道梁那边儿有情况!”

  赵大成把摩托丢给一名民兵,沉稳的点头:“我看到了。立刻把所有人叫起来,通知周围各屯的民兵注意警戒!跟警察局和武装部联系上,告诉县政府的头头们提高警惕!武器库那边准备随时启动,其余值守人员全部带上枪跟我来!”

  急促、果断、绝不拖泥带水!

  赵大成根本不用思考。随口发出一连串的指令,留守人员迅速重复一遍,立即转身通传!那速度,那效率,那精确程度,跟正规军没什么两样!

  营房内留守人员一个排,不到五分钟全部集合完毕,赵大成冷冽的目光左右一扫。半点废话也没有的一挥手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