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一百二十六章 巨型机(二)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家们,或许能够稍微减轻些他们的压力。

  但是,他知道自己肯定不能这么做,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没有这段从根基处缓缓起步的经历,就更别谈之后越来越庞大的人才队伍了。

  第一款巨型机的研制,至少给这支队伍留下了一颗希望的种子,后面几十年当然也会有些风雨,但如果没有种子,那么之后就什么都没有了。

  所以程刚为他们做的其实也非常有限。

  首先是尽可能多地搜集一些该领域的资料,时间在掩盖了大量信息的同时,也显露出了少量原本被藏匿的珍宝。

  虽然那个年代的很多内容都没有被转化为数据资料,因而极少在互联网上留存,但又因为时间太过久远,早已失去了机密的价值,所以总能想到办法获取。

  比如说,在几经周折之后,程刚终究还是获得了一些Cray-1的源代码,这些大摞大摞的稿纸、九轨磁带、乃至微缩胶片所形成的扫描件,记录着曾经的操作系统、编译器、软件乃至数据,也就成了绝佳的参考资料。

  其次,就是设法购置大量的标准元器件,后世华夏的电子产业虽然谈不上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但至少在简单工业品的大规模制造上还是值得称道的。

  这些电阻、电容、电感、二极管、场效应管,都是几十年都没有变过的标准,包括一些简单的集成电路,也大多是六七十年代就已经出现的型号。

  但工业化大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管是性能、寿命还是稳定程度以及产量,都完爆当下的手工打造。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初级的原材料,晶圆、光刻胶、显影液,这些在后世标准中,完全属于超低端的国产大路货,但放在此时却是极为先进的世界尖端材料,不少甚至想买都买不到。

  当然了,在程刚事前严密的准备之下,没有出现超出时代发展水平的物件。

  即便如此,这也足以让国内的科研人员欣喜若狂了,乃至若不是程刚特意提醒,恐怕这几次他带来的器件,还没送到潭州就已经被全国各地的研究院所给瓜分干净。

  在外汇有限的情况下,只要是能够国产的原料,众人一般都只能尽量选择使用国产,哪怕知道进口器件的性能更佳,但出于成本以及供应安全的考虑,还是不得不退而求其次。

  如果是工厂可能还好办,毕竟多少还得讲究利润与效益,在不得不进口的时候,还可以咬咬牙上马,尤其是拥有出口创汇产品的工厂,那更是便利不少。

  但对于院所而言,情况着实得窘迫一些,毕竟资金都是上级调拨的,平时若有人出国,希望多带些资料回来,也得先想办法请上级领导给批个条子。

  而程刚带来的这些物资,各项性能甚至可以完爆进口产品,就成本而言更是低得吓人,唯一可惜的就是量还太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