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二百六十章 复制产业链_时空过客4251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的想法,只想着应该如何与程刚达成更加紧密的合作,今日之后就更加坚定了这个选择。

  鄂豫皖最早时是在两年前,差不多程刚第一次过来的时候组建了一个修理小组,当时不过才只能造点大刀长矛和撅把子枪,都是彻底的手工化生产。

  于是程刚当时就给了一批简单的加工器具和材料,以及几本初级科普书籍,再后来的几次又不断继续扩张,如今能够具备基本的修理能力,说不得可以少量仿制一些枪械,虽然还是停留在手工作坊阶段,可也已经算是个不小的进步。

  毕竟在历史同期,鄂豫皖三年斗争过程中,这里的军械所也只是生产了“撇把子枪3500余支”、“汉阳造步枪800余支”,有了程刚的参与,即便没有这次支援,根据地的年产量都不止这个数。

  当然了,暴增的产量自然是有利有弊,在进一步改善红一军的装备状况同时,又急剧增加了对原材料的需求,即便程刚先前就留下了不少钢锭、铁丝、铜片等材料也是如此。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程刚自然清楚这背后的道理,现在中央苏区的军械厂大部分材料已经可以做到自给自足,只有少数性能要求较高的核心部件,才依赖他的“进口”,而程刚的目标,就是把这套模式继续推广到其他根据地。

  从这个角度来看,情况可能要比徐相前,还有鄂豫皖的其他同志想象的还要更乐观一些,这并非是简简单单的增量,而是质的飞跃,是从传统手工业向真正意义上现代工业的迈进。

  这第一步迈过去了,可能刚开始还显现不出威力,但只要继续坚持发展,将会是一番完全不一样的场面。

  这点程刚已经在锐京看到了些许的迹象,毕竟工业最重要的不是设备和材料,而是作为最关键执行者的工人,以及将工人组织起来的这一整套制度,说是三年磨一剑也毫不为过。

  而他这次带来的,正是那套已经在中央苏区初具雏形的方案,以及足以开启整个方案的火种团队。

  只不过这些说出来,最后就只变成了“产业链”这三个字,从矿物开采、冶炼,到铸锻、机加工等等流程,不说全部到位,但也凑了个七七八八,即便真的遇到最严苛的封锁困境,也不用担心彻底停工。

  再想得更远一些,这个模式甚至不用继续深耕,只需要重复发展下去,将来若是要遇到更加先进的工厂,只需要带上自己的队伍,也可以完成初步接管,少了更多顾虑。

  这背后的小心思,程刚肯定没法一下子全说出来,所以在和徐相前闲聊时,他只是略微提了几句,便没有继续详谈了。

  倒是这位徐副军长本人的经历,引发了两人挺多的共鸣,一时之间聊得都有些兴起了。

  比如徐相前就回忆道:“总结这一年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