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580章 舆论战场(十)_文明破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美国政客们举行集会前都要先发传单,登门通知。这让中国驻美大使馆与领事馆很容易就掌握了消息。距离6月10日还有3天,中国驻美的工作人员根据这些信息,跑了一个个美国政客举行集会的场子。

  《斯穆特-霍利关税法》在各国政府看来是个大事,在美国选民看来可就未必。在经济危机爆发半年后,失业的工人,穷困的农民们可一点都不关心。政客们则拼命向他们的选民们讲述自己到底对选民提供了什么具体服务,意图稳固选票,继续当选。

  只有当选民大声提问,“我们的产品卖不出去该怎么办?”,政客们才会提及《斯穆特-霍利关税法》。中国外交人员本就想看看美国政客对于美国人民会怎么讲,当即全神贯注地听着。政客们的讲述简单明快,“既然外国人不买美国产品,我们也不去买外国商品。美国人用美国货,我们的产品就会有销路!”

  即便中国外交人员已经对美国有了一定了解,听到这样不讲究内部逻辑的拉票观点,中国的外交人员不禁生出些感慨,在报告中写了一句古文,‘乡愿,德之贼也。’

  很快,时间就到了1930年6月10日。清晨,报童们把报纸投放到千家万户。《华尔街日报》,《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等报纸都在批评与反对《斯穆特-霍利关税法》。

  ‘……有些人认为,将外国商品撵出美国,那么美国工厂就将重新获得订单,失业工人就能找到工作。将外国农产品撵出美国,美国农产品价格就会上升,因为农产品价格暴跌而被银行与债主上门逼债的美国农场主就可以卖掉手里的农产品,度过眼前的难关。

  但这些明显不可能发生,因为1929年的进口商品总额只占美国国民生产总值的4.2%,而出口商品总额只占5.0%。这个比例对美国经济影响非常小,而且美国出口的工业品与农产品总量超过从外国进口的数量。贸易战的结果只会降低美国国内商品需求总量,使得美国国内需求更加降低。

  如果想获得经济的信心,就必须获得新的需求……’

  虽然知道贸易战已经不可避免,但是美国各个报纸还在做着徒劳地挣扎。

  6月10日上午10点,白宫内的胡佛总统在《斯穆特-霍利关税法》文件上签署了自己的姓名,美国针对世界的贸易战正式启动。根据《斯穆特-霍利关税法》的规定,调整后的美国平均实际关税税率达到了57.3%,免税商品只占所有进口商品的8%。而1900年,美国平均实际关税税率只有29.7%。

  在美国提高关税的当天,包括中国在内的绝大部分国家都做出了对美国采取报复性关税的决定。没做出关税报复的国家基本都是古巴、巴拿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