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613章 东亚同盟(三)_文明破晓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以及高中与等同高中学历的学校的招生数量,1936年这种程度的应届毕业生数量应该能超过300万。如果那时候恢复3年兵役,每年招收40万,也不影响军队数量。

  一支由普通士兵也有高中学历的年轻人组建的国防军,光是想一想就让程若凡有些战栗。未来的中国军队可不是那种扛支枪就算是士兵的部队,而是一支机械化、摩托化,地空一体化的军队。这支还在孕育的国防军需要每一名士兵都拥有专业技术,而不是欧美现阶段扛支步枪就算士兵的军队。程若凡确信,国防军已经走在了正确的道路上。

  何锐没有挑刺,只是问道:“现在我们的汽车厂,卡车厂,拖拉机厂的进度如何了?能否从36年开始,为我们生产足够的装备这么多高中生所需要的装备么?”

  程若凡一愣。这个问题的确难住了程若凡,他与总后勤部的讨论中,同志们都觉得政府没有大建兵工厂导致了产能不足。如果是纸面上的未来新式军队,一个班好歹得给配备一辆运兵车。600万新式陆军好歹也得有50万辆运兵车吧,其他的则是开坦克,以及自行火炮。为了让这样的一支军队能够抵达作战区域,运油车,工程车辆,各种集散点所需的装备,50万辆运兵车与之相比,就有些微不足道的感觉了。现在军工产能别说满足600万军队,30万都满足不了。

  在这几年的多次军委会议上,何锐都明确表示,将来为军队生产海量装备的应该是各种国内的企业,其中还有很大一部分是私营企业。程若凡知道从道理上讲,这的确是合理的。但是程若凡还是觉得不舒服。只是何锐的决定,他不愿意去否定。此时只能不再表态。

  何锐知道同志们还是不能接受,却也没办法现在说的很清楚。毕竟中国当下工业发展还没有到这个程度,现在部队真的能一声令下,工业企业能够立刻给部队普遍装备的设备,大概就是自行车了。

  此时也不能打击同志们的热情,何锐便说道:“义务兵役征召高中生,局面到了的时候,我们自然会做。接下来大家还是先准备一下,我估计要不了多久,你们就得去日本出差。对了,中日海军联络小组的人数,我认为可以定在4000人。”

  程若凡都惊了,4000人的工作小组,如果是陆军的话,那几乎是两个团的编制。而普通陆军中,士兵数量远比军官多。而联络小组这种组织,是军官数量大大高过士兵。即便是再支持何锐,程若凡还是忍不住问道:“主席,日本会被咱们吓到的。如果是4000人的工作小组,日本怎么也得出1000人吧。他们出了1000人,等于是把日本海军司令部给抽空了!”

  何锐丝毫没有讶异,反倒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