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第32章 驳斥皇帝_我的玩家都是演技派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杨彦。

  因为杨彦的奏疏本身就已经站在圣人的角度将大部分的路都堵死了,大儒们在这个角度上发挥,始终都是在拧着劲,又怎么可能把杨彦给驳倒?

  所以,魏昭帝才要从另一个角度来驳倒杨彦。

  而这个角度,就是治国之术的角度。

  魏昭帝自信,自己执政四十多年,经验远比杨彦这样的一介小官要丰富得多。

  这种思路,跟之前王充的办法有些类似,都是不能在大义上驳倒杨彦,所以就尝试着将辩论放在自己的主场。

  第一次的时候,楚歌还真的被问得哑口无言,吃了很大的亏。

  魏昭帝稍微顿了顿,说道:“陛下问你,长江之水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黄河之水也灌溉两岸数省之田地。

  “陛下贵为天子,统御万邦,自然不能因水清而偏用,也不能因水浊而偏废,自古皆然。

  “不论是黄河还是长江,一旦泛滥,便要治理。所以不论是你,还是王充,又或是何学益,该用则用,该废则废。

  “你在奏疏中,让陛下一定要用长江而废黄河,又是何道理?”

  说完,他看向杨彦,眼神中充满自信。

  楚歌没有立刻回答。

  只能说,魏昭帝不愧为历史上有名的聪明帝王,在帝王心术这方面,确实是登峰造极。虽然这种聪明只是小聪明,但在这种面对面的交锋中,还是给楚歌带来了难以想象的巨大困难。

  而相较于王充的那些言论,魏昭帝的这番话显然更难辩驳。

  因为王充说来说去,他自己的屁股不干净。他贪污敛财,纵容王党上奢下贪,搜刮民脂民膏,终究是不容于这个时代的主流道德标准。

  但魏昭帝就不同了。

  在这个时代,天下都是皇帝的私产,百官都是皇帝的家奴,而黎民百姓,则都是皇帝的牲畜。

  在很多问题上,皇帝都有最终解释权,杨彦想攻击皇帝的私德是绝对行不通的,那有违这个时代的道德准则。

  而且,皇帝既用贪官,也用清官,根据不同的情况,选出最适合的能臣去处理,这本身确实也是一件难以指摘的事情。若是只用像杨彦一样的清官,不说魏昭帝,历朝历代也确实没有任何一名皇帝能够做到。

  所以,魏昭帝的这番话确实很有迷惑性,如果只是一般的文人,确实很容易被问得哑口无言。

  在这次之前,楚歌已经进行过几次尝试,但效果都不佳。

  不能完全从这个时代的忠君思想出发,也不能完全从现代社会的准则出发。前者会陷入魏昭帝早就已经准备好的死胡同,而后者则是跳出了这个副本的基本规则,都会导致失败。

  楚歌平复了一下心情,问道:“请问大人,陛下所说的‘泛滥’,是何意?

  “水淹没了山头算是泛滥,水淹没了平地耕田,算不算泛滥?王充若是权势熏天、威胁到了陛下,自

  请收藏:https://m.bqia.cc

(温馨提示: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